十里松风长不老,一庭秋色为谁闲。
偶逢此日休新夏,偏见耆年忆故山。
贫里有秋同举箸,法中添口共开颜。
偶然弄笔成诗句,乘兴留题屋壁间。
十里松风长不老,一庭秋色为谁闲。
偶逢此日休新夏,偏见耆年忆故山。
贫里有秋同举箸,法中添口共开颜。
偶然弄笔成诗句,乘兴留题屋壁间。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谷山沙弥向释德洪求诗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十里松风长不老”,以松风喻时光,表达出岁月悠长,自然永恒的主题。十里松林,风吹过,似乎能听到时间的低语,却永远年轻不老。
“一庭秋色为谁闲”则将视角转向庭院中的秋色,秋意浓重,但这份美景似乎只为诗人而设,为他一人独享。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秋色以情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偶逢此日休新夏,偏见耆年忆故山。”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与谷山沙弥相遇的偶然性,以及在新夏之际,诗人对年长者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新夏的宁静与耆年的回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馨的怀旧之情。
“贫里有秋同举箸,法中添口共开颜。”描述了诗人与谷山沙弥共度贫困生活时的乐观态度,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也能共享秋日的美食,法中增添的不仅是人口,更是彼此之间的欢笑与和谐。
最后,“偶然弄笔成诗句,乘兴留题屋壁间。”点明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无论是偶然的灵感还是乘兴的创作,都成为了珍贵的记忆,被留在了屋壁之间,成为了一种精神的传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友情以及创作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充满了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陋哉苏季子,刺股学纵横。
愚哉朱翁子,富贵戕其生。
昂藏大丈夫,宠辱何容情。
皇天生我才,用舍随所令。
处则为龙潜,出则为凤鸣。
交游二十载,所得殊少人。
偶有相契者,薄言存其真。
亦有强谀墓,弃置不复陈。
颇怪世上人,白眼施贱贫。
盖棺亦已朽,谀墓文又珍。
曷不及生前,折节下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