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谗桃花》
《谗桃花》全文
宋 / 郑刚中   形式: 古风

手提铜壶汲涟漪,去年曾浸寒梅枝。

今年汲水浸桃萼,明玉之瘦红粉肥。

夭夭灼灼岂不佳,如酒透骨春颇宜。

孰与山斋雪将飞,彼孤者芳抱清姿。

幽香入我苦吟笔,此意似非桃所知。

我今颠倒六凿痴,对花下悟灵云疑。

何人道眼绝世态,试以公论分妍媸。

东邻有女厌绮縠,雷五不簪珠与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ántáohuā
sòng / zhènggāngzhōng

shǒutóngliánniáncéngjìnhánméizhī

jīnniánshuǐjìntáoèmíngzhèshòuhóngfěnféi

yāoyāozhuózhuójiājiǔtòuchūn

shúshānzhāixuějiāngfēizhěfāngbàoqīng姿

yōuxiāngyínfēitáosuǒzhī

jīndiāndǎoliùjiànchīduìhuāxiàlíngyún

réndàoyǎnjuéshìtàishìgōnglùnfēnyánchī

dōnglínyǒuyànsuǒléizānzhū

鉴赏

这首诗名为《谗桃花》,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作品。诗人以铜壶汲水为引,通过对比去年浸寒梅和今年浸桃花,描绘了桃花从清瘦的寒梅到丰腴的桃萼的变化。"夭夭灼灼"四字赞美了桃花的娇艳,而"如酒透骨春颇宜"则形容其醉人的春色。接着,诗人将桃花与山斋将降的雪进行对比,突出桃花在严冬中的孤芳自赏,展现出其清雅的品质。

诗人感慨自己在花下苦吟,深感桃花的幽香与自己的心境相契,但又担心这种情感并非桃花所能理解。他自嘲为六凿痴迷,暗示自己在世俗纷扰中迷失,唯有面对桃花才能有所领悟,甚至联想到禅宗故事中的灵云禅师。

最后,诗人借东邻少女不喜华丽衣物,暗示对桃花纯真本性的欣赏,与雷五不戴珠宝的简朴生活态度相呼应。整首诗通过对桃花的描绘,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性的追求,以及对世态炎凉的讽刺。

作者介绍
郑刚中

郑刚中
朝代:宋   字:亨仲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生辰:1088年—1154年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南湖竹枝词三首·其三

嘉兴美女惯浓妆。绝样南珠间翠珰。

广袖绣完裁四帛,外头单罩紫绡裳。

(0)

冬日画兰便面

幽意随有得,呵冻聊写生。

真堪纫作佩,霜霰不胜情。

(0)

别蔡幼嶷

记得相逢二月春,桃花如锦草如裀。

黄鹂两两音载好,杨柳丝丝绾住人。

千金不惜重然诺,意气慷慨欣所托。

比翼鸟兮连理枝,私语丁咛莫教错。

那堪风雨妒芳菲,太息春光得几时。

自是鸳鸯惊梦断,翻成一段别离悲。

罗衫红湿啼痕透,可怜酒醒愁依旧。

须知何处更思君,月明人静黄昏后。

(0)

送友入匡庐

一条竹锡健于龙,踏破匡庐雪万重。

别后我如天上月,照君禅坐在深松。

(0)

无心孤月似相知,一度开窗一度思。

常是梅花枝上白,黄昏直到五更时。

(0)

秋日

千载竟何事,支离卧薜萝。

壮心怜病久,新句感时多。

夜火萤然草,秋香风在荷。

有身原自幻,随意学维摩。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