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安怀古》
《长安怀古》全文
唐 / 储嗣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祸稔萧墙终不知,生人力屈尽边陲。

赤龙已赴东方暗,黄犬徒怀上蔡悲。

面缺崩城山寂寂,土埋冤骨草离离。

秋风解怨扶苏死,露泣烟愁红树枝。

(0)
注释
祸稔:灾祸成熟,比喻内部矛盾严重。
萧墙:内乱,比喻内部问题。
人力屈:人力疲惫,形容困境重重。
赤龙:古代帝王象征,这里可能指朝代更迭。
上蔡悲:典故,指忠诚者对失去的希望感到悲哀。
面缺崩城:城墙残破,形容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冤骨:无辜受害者的遗骨,暗示战争的残酷。
扶苏死:历史人物,此处可能象征无辜受难者。
红树枝:可能象征希望或哀愁,与露泣烟愁形成对比。
翻译
灾祸在内部酝酿最终无人察觉,人的力量耗尽于边疆的困苦。
红色巨龙已经消失在东方的黑暗中,忠诚的黄犬只能哀悼上蔡的悲剧。
城墙残破,山川寂静,冤魂被埋在土下,野草丛生。
秋风吹过,似乎在为扶苏的冤死而平息怨恨,露水和烟雾中,红树枝仿佛含着哀愁。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和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开篇"祸稔萧墙终不知",表明岁月流转,古老的城垣已经被时间所掩埋,不复知晓其过去的辉煌。"生人力屈尽边陲"则形象地描绘了当时人民在边疆地区辛勤劳作的情景,但却无法挽回历史的车轮。

接着,"赤龙已赴东方暗"和"黄犬徒怀上蔡悲",通过神秘的赤龙和忠诚的黄犬,象征着往日英雄辈出的光辉已经逝去,而现在只剩下无尽的哀伤。"面缺崩城山寂寂"和"土埋冤骨草离离"则是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古城破败,往昔英雄的遗骸被泥土掩盖,荒凉之极。

最后,"秋风解怨扶苏死"和"露泣烟愁红树枝"通过秋风的轻拂和露水的滴落,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和对历史恩怨的释然。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情绪,以及对昔日荣光和英雄事迹的深切怀念。

作者介绍

储嗣宗
朝代:唐

储嗣宗,唐诗人。储光羲曾孙。润州延陵(今丹阳)人,郡望兖州(今属山东)。宣宗大中十三年(859)登进士第,曾任校书郎。到过北方边塞,有《随边使过五原》诗,与顾非熊、顾陶友善。崇仰王维,受王维、储光羲影响,善写山林幽景,多发尘外之思,缺乏社会内容。元辛文房谓其为诗“苦思梦索,所谓逐句留心,每字著意,悠然皆尘外之想”,并称颂其“片水明在野,万华深见人”,“蝉鸣月中树,风落客前花”等警句为“皆区区所当避舍者也”。但艺术成就远不及王、储。《全唐诗》录存其诗四十首,编为一卷。《全唐诗外编》补诗一首。《直斋书录解题》
猜你喜欢

梅花喜神谱·其七小蕊一十六枝

三窟不须营,蒙恬素心友。

识尽天下书,只要文章手。

(0)

答林行父

男儿未肯著渔蓑,且把屠龙一剑磨。

宣室岂容无贾谊,词林尚可著廉颇。

壮怀每被愁怀恼,官况宁如旅况多。

我欲便归归未得,江南孤负采菱歌。

(0)

湖上

一泓寒玉浸青山,妆点楼台夕照间。

歌管满船春未懒,惜无人伴白鸥闲。

(0)

答转运王工部谢公醪

老依涡曲作藩侯,月例黄堂给宴醅。

敢把百壶夸显父,且将三品敌荆州。

味新聊称长螯蟹,酌浅尤宜小样瓯。

珍重故人贻丽句,纵倾家酿若为酬。

(0)

南亭独瞩

宇下雄风细细凉,客眸凝绝此回肠。

络头骑过罗敷陌,毕尾乌喧女子墙。

流水清浑迷别浦,碧云高下送残阳。

怀人抚物愁何尽,试借兰成万斛量。

(0)

和登山城望京邑

子牟怀魏阙,陈咸思帝城。

他乡岂不美,吾土乐所生。

况复抚凋节,凭高怀上京。

山川不可见,葱郁凝神县。

紫气抱关回,玉斗侵城转。

负羽长杨猎,撞钟平乐宴。

高冠照华蝉,英俊皆比肩。

朝奏主父牍,夜召贾生贤。

五侯交荐币,诸公亟为言。

我生流离极,十年悲去国。

叶愿洛阳飞,鱼宁武昌食。

当弃关下符,一对危言策。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