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诗西过襄王墓,记得巴山寺里钟。
梦阻细腰思窈窕,水生多叶怨芙蓉。
虚无环佩行阴洞,髣髴精灵下碧峰。
重到荆州忆王粲,乱山侵草马头东。
题诗西过襄王墓,记得巴山寺里钟。
梦阻细腰思窈窕,水生多叶怨芙蓉。
虚无环佩行阴洞,髣髴精灵下碧峰。
重到荆州忆王粲,乱山侵草马头东。
这首诗《楚宫》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鸣雷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古代楚国宫廷的追忆与感慨。
首联“题诗西过襄王墓,记得巴山寺里钟”,开篇即以“西过襄王墓”点出地点,暗示着对古代楚国历史人物的缅怀。接着,“记得巴山寺里钟”则通过回忆巴山寺的钟声,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沧桑感的氛围中。
颔联“梦阻细腰思窈窕,水生多叶怨芙蓉”,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细腰”和“芙蓉”赋予情感,通过“梦阻”和“怨”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失落,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颈联“虚无环佩行阴洞,髣髴精灵下碧峰”,通过“环佩”、“阴洞”、“精灵”、“碧峰”等意象,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意境,仿佛引领读者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古代宫廷的神秘与美丽。
尾联“重到荆州忆王粲,乱山侵草马头东”,以“重到荆州”和“忆王粲”收束全诗,不仅呼应了开头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深深眷恋与对未来的思考。最后一句“乱山侵草马头东”,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自然景观,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蔡生澎湖秀,作歌以当哭。
上言岁凶荒,下言民茕独。
防患思社仓,加赈乞万斛。
悲哉蔡生言,淋浪泪满幅。
读书以致用,进生话款曲。
澎湖蕞尔区,赋税无盈缩。
地种网沪缯,贡饷不及六。
生齿日以繁,大化久沐浴。
岁供不加增,官输不加续。
今以廿载粮,充尔万民腹。
赈抚有成规,但期免沟渎。
极次分贫穷,岂能恣所欲。
止缘阻海风,来迟心愧恧。
转瞬麦秋至,高粱望成熟。
归告蚩蚩氓,安守毋多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