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之中桂树秋,风云冥濛。
下有寒栖老翁,木食涧饮迷春冬。
此间此乐,优游渺何穷。我爱阳林,春葩昼红。
我爱阴崖,寒泉夜淙。竹柏含烟悄青葱。
徐行发清商,安坐抚枯桐。
不问箪瓢屡空,但抱明月甘长终。
人间虽乐,此心与谁同。
南山之中桂树秋,风云冥濛。
下有寒栖老翁,木食涧饮迷春冬。
此间此乐,优游渺何穷。我爱阳林,春葩昼红。
我爱阴崖,寒泉夜淙。竹柏含烟悄青葱。
徐行发清商,安坐抚枯桐。
不问箪瓢屡空,但抱明月甘长终。
人间虽乐,此心与谁同。
这首诗《招隐操·反招隐》是宋代文学家朱熹所作,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美好与自由,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一种反叛态度。
首先,诗人以“南山之中桂树秋,风云冥濛”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自然环境,暗示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接着,“下有寒栖老翁,木食涧饮迷春冬”描绘了一位深居简出的老者,他以木为食,以山涧之水为饮,不受四季更替的影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此间此乐,优游渺何穷”,诗人赞美这种隐居生活的乐趣,它广阔无垠,悠然自得。接下来,“我爱阳林,春葩昼红。我爱阴崖,寒泉夜淙”进一步描绘了隐居地的美景,无论是阳光下的林木,还是夜晚的寒泉,都充满了生机与和谐。
“竹柏含烟悄青葱。徐行发清商,安坐抚枯桐”,诗人通过竹柏的青葱和音乐的清雅,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高雅。最后,“不问箪瓢屡空,但抱明月甘长终”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贫乏的淡泊,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即使生活艰苦,也愿意以明月为伴,度过一生。
“人间虽乐,此心与谁同”,诗人以对比的手法,指出世俗生活的快乐与隐居生活的快乐不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
综上所述,《招隐操·反招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批判,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我在越,君在吴,携书邀我游西湖。
我还吴,君适越,遥忆三江共明月。
明月可望,佳人参差。
与君携手西湖上,相思空诵停云诗。
知君去扫严陵墓,祗把清樽酹黄土。
浮云茫茫江水深,感慨空劳吊今古。
孤山山下见陈实,连骑东来踏春色。
湖边千树花正繁,莫持春风吹雪白。
有酒如渑,有肉如陵。鼓赵瑟,弹秦筝。
与君长醉不用醒,何如千秋万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