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逢佳日径开三,丝竹声搀笑语酣。
帐内金钗分左右,宴前竹箭尽东南。
张灯高会星千树,荡桨清歌镜一潭。
不与西园冠盖末,可知才具本难堪。
偶逢佳日径开三,丝竹声搀笑语酣。
帐内金钗分左右,宴前竹箭尽东南。
张灯高会星千树,荡桨清歌镜一潭。
不与西园冠盖末,可知才具本难堪。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奢华。首句“偶逢佳日径开三”点明了聚会的时机恰逢良辰美景,开宴三次,可见主人对宾客的重视与款待之周到。接下来,“丝竹声搀笑语酣”以音乐与欢笑声交织的画面,生动地描绘了宴会的热烈氛围。
“帐内金钗分左右,宴前竹箭尽东南”两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形象地展示了宴会内部的布置与活动安排,金钗分列左右,竹箭指向东南,既体现了宴会的精心布置,也暗示了参与者的身份与地位。
“张灯高会星千树,荡桨清歌镜一潭”则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壮观景象,灯火辉煌如同繁星点缀,清歌荡漾于水面,如镜般平静,营造出一种既热烈又宁静的对比美。
最后,“不与西园冠盖末,可知才具本难堪”两句,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宴会主人才华与地位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一丝谦逊与自嘲,暗示了自己虽才华横溢,但并不以此自傲,体现了诗人内敛而深沉的个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清代文人聚会的风雅与奢华,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与谦逊态度,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