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公精思古人为,论乐成书八十时。
那有伯牙为听者,空令一足尚传疑。
羊山钜黍知无用,牛铎遗音自不欺。
便欲祠君从乐祖,出门陈迹奈深悲。
蜀公精思古人为,论乐成书八十时。
那有伯牙为听者,空令一足尚传疑。
羊山钜黍知无用,牛铎遗音自不欺。
便欲祠君从乐祖,出门陈迹奈深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对范仲淹《乐书》的感慨之作。诗中以“蜀公”代指范仲淹,表达了对范仲淹在音乐理论研究上精深思考的敬仰之情。范仲淹在八十多岁时完成《乐书》,但似乎并未找到真正的知音,如同伯牙弹琴,无人能解其意,留下了一段遗憾。诗中提到的“一足”可能暗喻了这种知音难觅的孤独感。
接着,诗人以“羊山钜黍”和“牛铎遗音”两个典故,进一步阐述了范仲淹音乐理论的价值与影响。羊山钜黍虽未被重用,但其品质不变;牛铎遗音虽已不再,却依然真实可信。这象征着范仲淹的音乐思想即使在当时不受重视,但其价值和影响力仍然存在,并且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消失。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为范仲淹立祠祭祀,以纪念他对音乐理论的贡献,但面对这一无法实现的愿望,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悲哀。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对范仲淹音乐成就的敬佩以及对其未能得到充分认可的惋惜之情。
崖山禽得到燕山,此老从容就义难。
生愧夷齐尚周粟,死同巡远只唐官。
雪平绝塞魂何往,月满通衢骨未寒。
一剑固知公所欠,要留青史与人看。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
长记小妆才了,一杯未尽,离怀多少。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