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坡直上可高亭,未见高亭祇见名。
想像岂能胜一览,登高安得快双明。
大龙湫下听雷吼,白石岩头看日生。
咫尺好山随杖屦,自应老笔擅诗声。
樟坡直上可高亭,未见高亭祇见名。
想像岂能胜一览,登高安得快双明。
大龙湫下听雷吼,白石岩头看日生。
咫尺好山随杖屦,自应老笔擅诗声。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楼钥的作品,题为《寄题正卿通判可高亭》。诗人楼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通往可高亭的山路景色和登亭后的想象。他提到虽然还未亲眼见到高亭,但仅凭其名便能引发丰富的想象,表达出对登高望远的期待。
首句“樟坡直上可高亭”描绘了山路的环境,樟树成坡,暗示着路径的幽静与葱郁。接下来,“未见高亭祇见名”表达了诗人对亭子的向往,即使眼前只见名字,也能激发内心的好奇与向往。
“想像岂能胜一览”进一步强调了登亭后视野的广阔,认为单纯的想象无法比拟实际的壮观景象。诗人渴望“登高”,以期“快双明”,即开阔眼界,让心灵得到净化。
“大龙湫下听雷吼,白石岩头看日生”这两句通过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想象在大龙湫瀑布下听到雷鸣般的水声,以及在白石岩头见证日出的震撼,给人以视听的双重享受。
最后两句“咫尺好山随杖屦,自应老笔擅诗声”表达了诗人对近在咫尺的美好山水的热爱,相信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定能激发创作灵感,写出优美的诗句。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可高亭周围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登高望远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诗歌才华的自信。
堵阳古驿南,有村曰独树。
瓦屋千余家,廛市亘分布。
自遭贼火焚,今年已三度。
垣墙俱赤立,瓦砾塞衢路。
斩刈尽鸡豚,逃亡到童孺。
居民鸠鹄形,羸老不堪诉。
待抚目苦睊,余生沫聊呴。
敢议令长非,言之惧逢怒。
哑哑白项乌,翻飞上荒戍。
野鸟尚恋群,残黎独失据。
征车屡经过,感激煎百虑。
绁马黄茅冈,苍烟莽回互。
青山澹将夕,暝色入飞鸟。
余霞尚绮丽,钟动月初皦。
平生癖看山,山晚看愈好。
商飙洒然来,长空秋浩浩。
浮图凌百尺,怖鸰巢缥缈。
铁佛铁何年,炉鞴群灵绕。
佛法无尽藏,何大亦何小。
泰山等秋毫,闻诸漆园老。
平阳古都会,怀古足搜讨。
百族尚雍熙,唐风斯未邈。
奈何阳九厄,寇盗纷缠扰。
廓清幸当时,祅氛顿湔扫。
霍岳北岝崿,汾水西灏淼。
我来僦僧舍,便觉出尘表。
前身或行脚,到处留鸿爪。
飘然下虚阁,清坐对风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