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髫年读,丹心异代同。
儒臣能杀贼,圣主重褒忠。
在泮陈俘盛,丛祠肖像崇。
灵旗来往处,华表认辽东。
青史髫年读,丹心异代同。
儒臣能杀贼,圣主重褒忠。
在泮陈俘盛,丛祠肖像崇。
灵旗来往处,华表认辽东。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常理斋先生的赞美,展现了对忠诚与英勇的颂扬。首句“青史髫年读”,以“青史”象征历史的记载,暗示常理斋先生自幼即以历史为师,汲取智慧与勇气。接着“丹心异代同”,表达了常理斋先生忠诚之心跨越时空,历久弥坚。
“儒臣能杀贼,圣主重褒忠”两句,高度赞扬了常理斋先生作为儒臣,不仅具备文韬武略,更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对抗敌人,其忠诚得到了圣明君主的高度重视和褒奖。这种忠诚与勇毅,是古代士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在泮陈俘盛,丛祠肖像崇”描绘了常理斋先生在泮宫(古代学府)时的英姿,以及后人在祠堂中供奉其肖像,表达出对他的敬仰之情。泮宫是古代学子学习的地方,此处提到“陈俘”,可能是指常理斋先生在战争中的胜利,而“丛祠肖像崇”则体现了后人对英雄的纪念与崇拜。
最后,“灵旗来往处,华表认辽东”两句,通过描述常理斋先生的灵旗在辽东飘扬,以及华表(古代路旁的标志物)辨识其归处,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国家的贡献与影响,即使在遥远的辽东,他的精神与事迹仍被人们铭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深情地歌颂了常理斋先生的忠诚、勇敢与高尚人格,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崇高敬意。
避世怀孤往,为庵近五峦。
出无人作伴,归有鹤相看。
老石苔衣净,深山瀑布寒。
自言犹养母,应未得烧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