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烟棹宁耽玩,供帐因他率已陈。
自是晴明山色好,重教游骑策高旻。
前朝烟棹宁耽玩,供帐因他率已陈。
自是晴明山色好,重教游骑策高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游览平山堂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前朝烟棹宁耽玩”,以“烟棹”比喻过往的时光与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沉醉。接着,“供帐因他率已陈”,通过描述为迎接游客而准备的宴席已经布置妥当,暗示了这次游览的精心安排和期待。
“自是晴明山色好”,点明了天气晴朗,山色宜人,自然美景令人赏心悦目。最后一句“重教游骑策高旻”,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再次策马登山,尽情享受这美好的自然风光的愿望。“高旻”一词,既指天空之高远,也暗含着超脱尘世之意,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与人生关系的独特见解。
久客急归程,风雨事驰骛。
黄流鸣涧壑,馀波或被路。
堆埼珠联属,石径齿龃龉。
篮舆惴危登,杖策阻深度。
行行忽平岗,神潭渺东注。
徒旅鸠后先,烟火休薄暮。
主人延客入,丈室千卷聚。
醉经揭佳名,巨轴舒新句。
我亦旧高阳,糟粕尝已屡。
人言薄滋味,舌根恐未具。
君但中圣贤,当自知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