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急归程,风雨事驰骛。
黄流鸣涧壑,馀波或被路。
堆埼珠联属,石径齿龃龉。
篮舆惴危登,杖策阻深度。
行行忽平岗,神潭渺东注。
徒旅鸠后先,烟火休薄暮。
主人延客入,丈室千卷聚。
醉经揭佳名,巨轴舒新句。
我亦旧高阳,糟粕尝已屡。
人言薄滋味,舌根恐未具。
君但中圣贤,当自知佳处。
久客急归程,风雨事驰骛。
黄流鸣涧壑,馀波或被路。
堆埼珠联属,石径齿龃龉。
篮舆惴危登,杖策阻深度。
行行忽平岗,神潭渺东注。
徒旅鸠后先,烟火休薄暮。
主人延客入,丈室千卷聚。
醉经揭佳名,巨轴舒新句。
我亦旧高阳,糟粕尝已屡。
人言薄滋味,舌根恐未具。
君但中圣贤,当自知佳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久居他乡的旅人急于归家的情景,途中遭遇风雨,自然景象雄伟而又险峻。诗人通过对山川、道路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归途中的艰难与崎岖,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来到主人洪氏位于神潭旁的醉经堂,这里环境幽雅,书籍丰富。主人热情款待,诗人沉浸于书卷之中,寻找古人的佳句,甚至自己也创作新句。这里的“糟粕”一词,暗示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深厚积累和长期修养。
最后,诗人提醒读者,只要内心有着高尚的品格,就能在任何环境中找到自我价值的体现。这不仅是对主人的赞誉,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于文学修养与个人品性的理解。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也展示了他对文化传承和个人内在修养的重视。通过对旅途与读书生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外界困境,坚守内心世界的精神态度。
鷾鸸一何智,俯仰人间游。
落实不给视,去之畏少留。
高贤在天下,富贵如云浮。
得失不概怀,损益宁所忧。
若人古巳亡,今复得徐侯。
词科二十载,朝籍方见收。
四海厌名声,庙堂多辈俦。
后时不自失,观化君悠悠。
入辞未央廷,远牧荒山陬。
去矣成独往,岂嫌时俗羞。
往卜颍上居,徒爱颍上人。
巢由节并世,管鲍必相亲。
而我与夫子,阡陌东西邻。
正可白首游,岂计中道分。
人生莫自必,一别俄六春。
入践西掖垣,出乘两朱轮。
佐时乏明略,来往徒纷纷。
上愧洗耳翁,下惭图霸臣。
念欲投劾去,结茅复从君。
摅我宿昔意,寄声谢水滨。
烂漫十日饮,未快远别情。
醉魂几时醒,直见颍水清。
前欢绝莫寻,离念纷更盈。
车骑暂休汝,赏晤得时英。
披襟两相照,话言仆屡更。
论史既衮衮,说经亦铿铿。
一觞亦一咏,乐事真相并。
会合固难常,我独嗟南行。
回首念前好,感物非嘤鸣。
明发成寤歌,勉勉趣遥程。
平生交一臂,观化此山川。
俯仰成陈迹,高低俱绝弦。
浮云杳何处,衰病兀萧然。
扰扰红尘合,谁予慰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