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海南北,佛舍如鸡栖。
忽行榕林中,跨空飞栱枅。
当门冽碧井,洗我两足泥。
高堂磨新砖,洞户分角圭。
倒床便甘寝,鼻息如虹霓。
童仆不肯去,我为半日稽。
晨登一叶舟,醉兀十里溪。
醒来知何处,归路老更迷。
荒凉海南北,佛舍如鸡栖。
忽行榕林中,跨空飞栱枅。
当门冽碧井,洗我两足泥。
高堂磨新砖,洞户分角圭。
倒床便甘寝,鼻息如虹霓。
童仆不肯去,我为半日稽。
晨登一叶舟,醉兀十里溪。
醒来知何处,归路老更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自然风光图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诗中“荒凉海南北,佛舍如鸡栖”两句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开阔的空间,通过佛庙的宁静与孤寂,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接下来的“忽行榕林中,跨空飞栱枅”则是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突显诗人自由自在的情怀。这里,“榕林”的选择和“跨空飞栱枅”,都显示出一种超越物质束缚、心旷神怡的情状。
而“当门冽碧井,洗我两足泥”则是从宏观转向微观,从大自然的美景转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这里,“冽碧”的形容词用得恰到好处,不仅描写了井水清澈,还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高堂磨新砖,洞户分角圭”则是在表达诗人对建筑环境的细腻感受和审美情趣。通过这两句,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置身于一处古朴而雅致的空间之中,那种宁静与安逸的氛围。
“倒床便甘寝,鼻息如虹霓”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满足和放松。这里,“甘寝”的用词,让人感受到一种身心舒展的惬意,而“鼻息如虹霓”,更是将这种安适升华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接下来的“童仆不肯去,我为半日稽”则是在描绘诗人的悠闲生活和对时间的不同感受。这里,童仆不愿离去,反映了诗人在这个环境中的自得其乐,而“我为半日稽”,则表明了时间在诗人心中变得缓慢而悠长。
最后,“晨登一叶舟,醉兀十里溪。醒来知何处,归路老更迷”则是在描绘诗人对自然的沉浸和与世隔绝的情怀。这段落中的“一叶舟”,是诗人心灵的象征,而“醉兀十里溪”,则是他在大自然中找到的醉生梦死之感。醒来后,继续迷失于归路之中,则又一次强调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和对自然美景的沉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环境与心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