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兴·其二》
《归兴·其二》全文
明 / 刘宗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无端归兴拟陶潜,计日清华俸亦廉。

未卜山妻堪并食,先教稚子解抽簪。

三年似爽还山约,一事真成避世嫌。

今古乾坤何处了,旧时风月寄缃缣。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宗周所作的《归兴(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首联“无端归兴拟陶潜,计日清华俸亦廉。”以陶渊明为榜样,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暗含对官场清廉俸禄的反思。陶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生活态度和诗歌作品深受后人推崇。这里诗人将自己与陶潜相提并论,表明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颔联“未卜山妻堪并食,先教稚子解抽簪。”则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考虑。在归隐之前,他担心妻子是否能适应简朴的生活,以及如何教育年幼的孩子。这里的“并食”指的是共同用餐,“抽簪”则是指脱去官服,暗示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重视。

颈联“三年似爽还山约,一事真成避世嫌。”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的坚定决心。他似乎已经规划了三年的时间来实现归隐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希望通过归隐来避开尘世的纷扰。

尾联“今古乾坤何处了,旧时风月寄缃缣。”则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思考。在浩瀚的天地间,诗人感到一切似乎都没有尽头,而过去的美好时光只能通过书籍(缃缣,指书籍)来回忆和寄托。这句诗既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永恒追求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家庭责任的考量、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刘宗周

刘宗周
朝代:明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猜你喜欢

病腕

臂与閒为狃,腕因不受调。

徐从书纠旷,还借药降骄。

甘苦惟神剂,浅深亦意料。

未能知手舞,肱枕或馀饶。

(0)

庚午冬虏儆烽传溯流金陵约同假曹方姚陈诸子北上俱以散馆尚遥深居念独行不可于辛未春遵洄而南而家扁舟不能自聊作纪怀诗十首·其五游昆

将游昆瑶圃,紫海暂周旋。

泥水误污素,涤浣向虞渊。

朝发方及夕,倚闾忽经年。

念此心怆恻,华池未可前。

长揖诸仙众,归卧白云边。

(0)

战城南

战城南,死河北,河鱼上食乌意逼。

为鱼谓乌,莫竞微躯。

城东新战斗,尸尸枕藉尽肥腴。

飞骑出没,残兵计谋。敌踪今暂远,功赏可尸求。

尸莫守,泣冤燐,闭腐口。

愿乌相食先自首,首蒙贼名安可朽。

生负国恩,死为人冒功。兵言何伤,尸心不同。

(0)

春闺八首·其二

晨起幽香送,晓风谢落梅。

羞与愁人对,寂寂向青苔。

好留明春色,含意待君来。

(0)

寿孝廉祁尔见社长四十一

入洛名高暂息机,淡怀强仕薄轻肥。

江湖我欲同君醉,诗酒谁云旧隐非。

未向赤松飧玉瀣,且携绿蠡卧渔矶。

商山遗老无须问,四皓堂前映紫芝。

(0)

客宝安将归五羊留别李定夫二首·其一

笔语杯呼兴日浓,临行翻有话千重。

才消几寸灯花夜,鸡报船开寺报钟。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