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气倚南州,凉风苏瘴野。
繁阴作意凝,寒光流欲下。
素帐启银阊,珠鞍行白马。
云鬃数点倾,介树千林惹。
切玉满遥空,分晶及漏瓦。
冷韵压梅低,琅音逾竹泻。
自怜幽馆客,谁令天花假。
凄清动晓神,飒沓多潇洒。
举首忽穿眸,沾襟独盈把。
此时同对人,谁是冰心者。
朔气倚南州,凉风苏瘴野。
繁阴作意凝,寒光流欲下。
素帐启银阊,珠鞍行白马。
云鬃数点倾,介树千林惹。
切玉满遥空,分晶及漏瓦。
冷韵压梅低,琅音逾竹泻。
自怜幽馆客,谁令天花假。
凄清动晓神,飒沓多潇洒。
举首忽穿眸,沾襟独盈把。
此时同对人,谁是冰心者。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景的壮丽与清冷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雪的形态、光影、声音以及它带给环境的感受一一展现出来。
首句“朔气倚南州,凉风苏瘴野”,描绘了寒冷的北风在南方州郡停留,带来了一丝凉爽,驱散了夏日的湿热。接着,“繁阴作意凝,寒光流欲下”则通过“繁阴”和“寒光”的对比,展现了雪前的阴沉与雪后的明亮,预示着一场大雪即将来临。
“素帐启银阊,珠鞍行白马”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雪覆盖的景象比作开启的银色门窗,行进的马匹披上了珍珠般的鞍具,形象地描绘了雪后世界的纯净与静谧。
“云鬃数点倾,介树千林惹”中,“云鬃”形容雪花轻柔飘落的姿态,“介树”则是指树木被雪覆盖的情景,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切玉满遥空,分晶及漏瓦”进一步描绘了天空中雪花如切割玉石般密集,落在瓦片上的晶莹剔透,展现了雪的细腻与美丽。
“冷韵压梅低,琅音逾竹泻”则通过声音的描写,让读者仿佛听到了雪花轻轻触碰梅花枝头的声音,以及穿过竹林时的清脆响声,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自怜幽馆客,谁令天花假”表达了诗人身处幽静馆舍,独自欣赏雪花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雪花的珍贵与难得。
“凄清动晓神,飒沓多潇洒”描绘了清晨时分,雪花带来的清冷与宁静,以及它们在空中自由飘洒的优雅姿态。
最后,“举首忽穿眸,沾襟独盈把”写出了诗人抬头望见雪花瞬间穿过眼帘的惊喜,以及雪花落在衣襟上,手中握满雪花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雪的喜爱与珍惜。
“此时同对人,谁是冰心者”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知音共赏雪景的愿望,同时也暗含了对纯洁心灵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冬日的静谧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纯洁心灵的追求。
颠风尽日恶,顽云吹不开。
行人对面不相识,千岭万岭沉风霾。
不知谁纵一炬火,坐遣万屋成飞灰。
我闻人火曰火,天火曰灾,茫然不复知从来。
但见通衢半瓦砾,男呻女泣声酸哀。
避胡十年常作客,几见连甍变荆棘。
此生忧火复忧兵,一事不成头雪白。
学禅灵运本忘家,好赋子云终有宅。
向来穷巷冷如冰,今作权门手堪炙。
惊魂可招烟欲消,茅茨犹在书脱厄。
心知造物可怜生,留与云窗看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