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诗里识滁山,蚤岁神游只梦间。
云外浅寒欺短帽,马头深秀得烟鬟。
时携妓女人犹说,倒著接䍦谁与还。
文物风流今扫地,乱泉空绕玉孱颜。
醉翁诗里识滁山,蚤岁神游只梦间。
云外浅寒欺短帽,马头深秀得烟鬟。
时携妓女人犹说,倒著接䍦谁与还。
文物风流今扫地,乱泉空绕玉孱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周紫芝游览醉翁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感慨。
首联“醉翁诗里识滁山,蚤岁神游只梦间”,开篇即点明醉翁亭所在之地为滁山,诗人早年虽未亲临,却已在诗中领略其景致,仿佛已神游其中。这里运用了典故,醉翁亭是欧阳修所建,以他的《醉翁亭记》而闻名,诗人通过醉翁之名,巧妙地将自己与欧阳修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这位文学大家的敬仰之情。
颔联“云外浅寒欺短帽,马头深秀得烟鬟”,生动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环境的清幽与秀美。云雾缭绕之中,寒气似乎有意戏弄着短帽,而远处的山峰则如同女子的发髻,秀美异常。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卷之中。
颈联“时携妓女人犹说,倒著接䍦谁与还”,转而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醉翁亭的情景。在游玩过程中,他们或许曾带着歌妓,享受着欢声笑语,但如今回想起来,却只能独自一人,无人相伴。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怀念,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孤独感。
尾联“文物风流今扫地,乱泉空绕玉孱颜”则是对醉翁亭及其背后的文化盛景的感慨。文物风流,指的是过去醉翁亭及其周边地区曾经的文化繁荣景象;如今却已不复存在,只有乱泉环绕着亭子,显得格外凄凉。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变迁的感叹,更是对历史兴衰、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醉翁亭及其周围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