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十万户,亭脚五千丈。
小退雁鹜行,却立云雨上。
主人心如此,坐了镜中像。
沙尾是我船,烟波更空旷。
城中十万户,亭脚五千丈。
小退雁鹜行,却立云雨上。
主人心如此,坐了镜中像。
沙尾是我船,烟波更空旷。
这首诗描绘了一览亭的壮丽景象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开篇“城中十万户,亭脚五千丈”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亭子的高大,仿佛与城市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超然独立的姿态。接着,“小退雁鹜行,却立云雨上”,通过雁鹜的退让,形象地描绘出亭子矗立于云雨之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亭子的地理位置之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豪迈与超脱。
“主人心如此,坐了镜中像”一句,运用比喻,将亭子比作主人的心灵映照在镜子中,既表达了亭子与主人精神世界的契合,也体现了诗人对亭子独特气质的赞美。最后,“沙尾是我船,烟波更空旷”,诗人将自己置于亭下的江边,想象着自己的船只停泊在烟波浩渺之中,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亭子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和谐统一的追求。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