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啼山头日杲杲,丁兰井上桐英老。
徵书催起孝廉船,慈母倚门儿在道。
扬子江边多鲤鱼,一日两潮须寄书。
五月临平藕花发,临风送别意踌躇。
乌啼山头日杲杲,丁兰井上桐英老。
徵书催起孝廉船,慈母倚门儿在道。
扬子江边多鲤鱼,一日两潮须寄书。
五月临平藕花发,临风送别意踌躇。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母亲在儿子即将远行赴京时的复杂心情。首句“乌啼山头日杲杲”以乌鸦的啼叫声和明亮的日光开篇,营造出一种黎明时分的宁静与希望,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同时也暗示着离别的氛围。接着,“丁兰井上桐英老”一句通过古老的井边梧桐树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为后文的离别增添了几分沧桑感。
“徵书催起孝廉船”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孝廉,即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暗示了他即将踏上仕途之路,远离家乡。而“慈母倚门儿在道”则直接描绘了母亲在门口等待儿子启程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不舍与牵挂。
“扬子江边多鲤鱼,一日两潮须寄书”这一句运用了“鲤鱼传信”的典故,象征着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书信传递思念之情。这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通信的重视,也反映了亲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最后,“五月临平藕花发,临风送别意踌躇”将场景转换至五月的临平,荷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借以表达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荷花的美丽与短暂,恰似人生中的相聚与离别,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离别时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分别的不舍,深刻地揭示了亲情与友情的真谛。
曲曲雕阑面面霞,何如蓬岛问仙家。
客来精舍谈双树,人倚名园坐百花。
翠合暮云流藻井,红分朝日上檐牙。
啼莺满径壶觞在,长伴羊裘阅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