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根草叶垂书带,苔面蜗涎学篆文。
坐到博山香烬歇,不知新月出微云。
竹根草叶垂书带,苔面蜗涎学篆文。
坐到博山香烬歇,不知新月出微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雅致的画面。诗人以竹根和草叶上的露珠比喻为书带,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清新与文人气息的交融。苔藓上蜗牛爬过的痕迹,如同篆文般细致,寓含了岁月的痕迹和对知识的崇尚。诗人独自坐在博山炉旁,享受着香烟袅袅的时光,沉浸在思考中,以至于不知不觉间新月已从微云中露出,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整首诗通过日常细节,传达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与文化的深深热爱。
三支习气,其毒炽然。熏烝识心,盘屈纠缠。
众生不明,横生疑怖。忽然见之,辄自惊仆。
空花世间,本离生灭。廓然十方,露其窘穴。
唯矬师叔,是大幻师。与夺万法,自在娱嬉。
乃知大千,皆公戏具。手中木蛇,是曹家女。
见流滔天,公峙如山。壁立万仞,捍其狂澜。
可望而却,不可览攀。犀颅虎眸,美髯绕颊。
云辞电机,霹雳为舌。邪宗堕倾,魔胆破裂。
须臾清明,光风霁月。丛林驴骡,蹴踏龙象。
不可系羁,逸气迈往。我不得济,大地是浪。
忽然现前,清机历掌。阿罗汉有,三毒捺落。
迦没把柄,咄哉黄面。浙子一生,吃著不尽。
石彪肉醉,木驹夜嘶。我此三昧,非识情知。
应缘而现,不落思惟。是故钵水,以针投之。
如仲尼韶,如子期琴。又如萧何,而识淮阴。
无言可寄,无迹可寻。粲然现前,传之以心。
穴像之目,我岂慢神。指树之耳,我知其因。
物我如是,所立皆真。随其妙用,见我全身。
稽首真慈,为僧中王。如万星月,见者清凉。
尚以众生,不信为伤。盖盲者咎,非光掩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