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长钏动。数朵参差窥石缝。微雨吹檐。
墨气花香共一帘。同心并蒂。小印鸳鸯红压尾。
秋水池台。不放纤尘上纸来。
叶长钏动。数朵参差窥石缝。微雨吹檐。
墨气花香共一帘。同心并蒂。小印鸳鸯红压尾。
秋水池台。不放纤尘上纸来。
这首《减兰·题潘惺斋同年鸥波馆写兰图》是清代词人黄燮清的作品,描绘了一幅静谧而雅致的画面。开篇“叶长钏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兰花叶片随风摇曳,仿佛佩戴着细长的饰品在轻轻颤动,形象生动。接下来,“数朵参差窥石缝”展现出兰花在石头缝隙中错落有致地生长,透露出坚韧的生命力。
“微雨吹檐”营造出一种清新湿润的氛围,暗示着兰花在雨后更加生机盎然。接下来的“墨气花香共一帘”则通过“墨气”和“花香”两个意象,将视觉与嗅觉相结合,暗示画中的兰花墨色深沉,香气宜人,透过窗帘弥漫开来。
“同心并蒂”寓意着兰花的连理之美,如同鸳鸯般相依相偎,尾句“小印鸳鸯红压尾”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寓意,以小巧的鸳鸯图案装饰在兰花图中,增添了浪漫气息。最后,“秋水池台,不放纤尘上纸来”表达了对这幅兰花图的极高评价,认为它清洁无瑕,连一丝尘埃也不忍玷污,展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和对兰花的敬仰之情。
整首词通过对兰花的细致描绘和意境的营造,赞美了潘惺斋的画艺以及兰花的高洁品质,体现了词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欣赏。
欲断不断桥,万丈临坼岸。
有湫起乖龙,破石入云汉。
帝怒割左耳,置之悬崖半。
老猿此回踪,山鸟隔林唤。
涧底云涛翻,陂上雪花漫。
奔湍往复回,喷沫迸且散。
我来临深渊,下视目光乱。
仙境无由登,凡骨自悲叹。
中原皇纲失,宗社如山崩。
读书遭兵燹,灭没无一存。
伟哉姚公茂,绝学能相承。
军中来江汉,窦许号得朋。
读书鸣琴下,圣贤接寝兴。
宝剑抉浮云,手扶日月升。
经学唱西北,文物得未曾。
茫茫六合内,独让斯人能。
二月青虫初化蝶,三月红蚕欲断叶。
桑榆门巷绿阴成,四月家家缫白雪。
屋边豆苗垂宛宛,雁齿丛长雀梅短。
道中历乱虾蟆衣,昨夜风来牛迹满。
竹鸡啼罢楚鸠语,十日田家九日雨。
平旦开门看天色,声声老扈催收麦。
日出腰镰向陇头,桑间惊起黄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