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晓睡偏重,不知窗已明。
高梧下清露,宿鸟有寒声。
愁岂关须事,秋来添雪茎。
病身仍哭子,并作老来情。
临晓睡偏重,不知窗已明。
高梧下清露,宿鸟有寒声。
愁岂关须事,秋来添雪茎。
病身仍哭子,并作老来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病中感受到的秋天萧瑟与悲凉之情。"临晓睡偏重,不知窗已明"表达了诗人因为沉重的梦境而没有察觉到黎明的到来,这里的“晓”指的是早晨,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高梧下清露,宿鸟有寒声"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其中“高梧”可能指的是树木或枝条,“清露”与“寒声”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接下来两句“愁岂关须事,秋来添雪茎”中,“愁岂关须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忧虑,而“秋来添雪茎”则是用鲜明的笔触描绘出秋天萧瑟景象中的植物凋零,"雪茎"指的是因寒冷而枯萎的植物,这里借此反映了诗人的心境和对衰败之物的感慨。
最后两句“病身仍哭子,并作老来情”则是诗人在疾病中对于已故去的爱子的哀痛,以及这种哀痛如何成为他晚年无法抹去的情感。"病身"指的是诗人的身体状况,而"仍哭子"则表达了深刻的悲伤和不舍。"并作老来情"则是将这份哀痛与对生命无常的体验联系起来,成为他晚年难以释怀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病中对于生活、死亡和衰败的深刻感悟,以及个人亲身经历的悲痛。
兹山表徐方,经过屡登眺。
偶然寻旧游,策蹇偕所好。
荒亭何萧瑟,落日春风峭。
河山挟霸气,四顾雄怀抱。
嗟此古战场,岂容隐者傲。
缅思放鹤人,无乃非高蹈。
不见山下湖,清如眉眼照。
河势欲吞山,湖能益山貌。
此中岂有意,河怒湖则笑。
锦城平日暖,旅泊始知寒。
犍蜀中分地,岷峨相向看。
冈连三女冢,水疾二郎滩。
芦苇风吹急,萧萧汉将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