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未来此,雾壑尔许深。
扫石坐中唐,一畅平生心。
仰接天花落,俯视飞鸟沉。
自惟昔岂昔,乃知今匪今。
我初未来此,雾壑尔许深。
扫石坐中唐,一畅平生心。
仰接天花落,俯视飞鸟沉。
自惟昔岂昔,乃知今匪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静宜园游览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我初未来此,雾壑尔许深”以“我初未来此”点明这是诗人初次造访,而“雾壑尔许深”则通过雾气弥漫的山谷,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氛围,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接着,“扫石坐中唐,一畅平生心”一句,诗人选择在经过清扫的石头上坐下,仿佛穿越到了唐朝,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畅快。这里的“中唐”并非实指时间,而是借用了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高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追求。
“仰接天花落,俯视飞鸟沉”两句,诗人从视觉角度出发,描绘了天空中花瓣飘落的美景以及俯瞰下飞鸟翱翔的情景。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机,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自惟昔岂昔,乃知今匪今”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通过对比“昔”与“今”,诗人意识到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既是对个人成长的反思,也是对生命流转的深刻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闽儿手拔闽山舞,醉著巫衫代神语。
绛绡三尺首髼然,千里腥风啸红虎。
但欲屠人饱红腹,不管飞花碎红雨。
一红唱而百红和,南剑津头血漂杵。
神兵十万自天来,扼红之喉剪红羽。
暮枭红党徇军门,晨缚红魁献明主。
尚书气与秋天杳,不忍歼红红可抚。
红争悔祸指闽天,巫亦今为帐前虏。
毁红旗,卧红鼓,红帓纷纷弃如土。
翠笠冲烟下南亩,我作铭诗勖尔红,愿闽无红千万古。
呜呼愿闽无红千万古,老去残红双鬓苍,休说干戈向儿女,只说尚书尔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