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言出于口,必至反其身。
小子闻人过,当如闻父名。
恶言出于口,必至反其身。
小子闻人过,当如闻父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同所作的《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系列中的一首,名为“其八十五”,主题围绕着“马援”的故事展开。通过这首诗,诗人传达了深刻的道德伦理观念。
诗中提到“恶言出于口,必至反其身”,这句话强调了言语的力量和后果。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说出伤害他人的话,最终这些恶言可能会反过来伤害到自己。这是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在与人交往时要谨慎言辞,避免伤害他人,同时也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后果。
接着,“小子闻人过,当如闻父名”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对他人过错的态度应当如同对待父亲的名字一样严肃和恭敬。这里“闻人过”指的是听到别人的错误或过失,而“如闻父名”则是说对待他人的错误应该像对待父亲的名字一样,给予足够的尊重和慎重。这不仅是对长辈的尊敬,也是对他人尊严的维护,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礼仪、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短的语句,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更加负责任和尊重他人的态度来处理人际关系,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的重视。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识字不用多,识多反为累。
结交何用深,交深或中弃。
紫微有君房,郎将得宾王。
胸无半点墨,七襄亦成章。
票姚新宾客,文园旧妇翁。
虽非平生驩,冰雪生春容。
劝君五车不须读,瞑坐蒲团养双目。
作云作雨手翻覆,有时乌好丈人屋。
黄冠元帅之子孙,于今身入虚皇门。
当年元帅扶宇宙,琐琐粘罕气可吞。
汪黄沮挠不如意,空使英雄满襟泪。
子孙从此懒作官,隐入云间羞用世。
誓扫尘氛志未伸,中宵往往泣鬼神。
家传一点心及物,烧作金丹功活人。
苍生亿万方受苦,莫恋蓬莱隔风雨。
急鞭秃角起丰隆,泻作甘霖苏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