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杖来探海外奇,春风吹客出城时。
路从虎墓穿林曲,泉绕麟岩下涧迟。
窥井少酬诸葛志,搴云同赋大苏诗。
庄严尚鲜开山手,何处谈禅觅戒师。
策杖来探海外奇,春风吹客出城时。
路从虎墓穿林曲,泉绕麟岩下涧迟。
窥井少酬诸葛志,搴云同赋大苏诗。
庄严尚鲜开山手,何处谈禅觅戒师。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辛卯年春天首次探访玉枕山的旅程,与友人一同欣赏山中美景,体验自然之趣。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
首联“策杖来探海外奇,春风吹客出城时”,开篇即以策杖登山的姿态,展现了诗人探索未知、追求新奇的精神风貌。春风拂面,不仅带来了季节的更替,也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引出了诗人走出城市,踏入自然的旅程。
颔联“路从虎墓穿林曲,泉绕麟岩下涧迟”,描绘了登山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虎墓与麟岩,既是自然界的奇观,也是历史的遗迹,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曲折的山路与蜿蜒的泉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颈联“窥井少酬诸葛志,搴云同赋大苏诗”,借用了诸葛亮与苏轼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智者的敬仰之情。窥井与搴云,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古人智慧的追思。通过这两句,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深度相融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尾联“庄严尚鲜开山手,何处谈禅觅戒师”,则转向对宗教文化的探讨。庄严的寺庙,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开山手”则象征着开创者的精神。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佛教精神的向往,同时也提出了对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还蕴含了对历史文化、宗教哲学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