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发蓬蓬戴小冠,客来欢喜爱供看。
鹤孙夜养翎犹湿,童子南归语尚蛮。
击磬花边禽醒悟,持经窗下竹平安。
自言薄有耕桑地,无事干人不出山。
短发蓬蓬戴小冠,客来欢喜爱供看。
鹤孙夜养翎犹湿,童子南归语尚蛮。
击磬花边禽醒悟,持经窗下竹平安。
自言薄有耕桑地,无事干人不出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朴素而高雅的隐士形象。首句"短发蓬蓬戴小冠"刻画了张高士的外貌,虽头发稀疏却自有一股不羁的风度,头戴的小冠更显其简朴的生活态度。次句"客来欢喜爱供看"则写出他待人热情,乐于与来访者分享自己的生活。
"鹤孙夜养翎犹湿"暗示他可能在夜晚照料着他的宠物鹤,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的亲近。"童子南归语尚蛮"则描绘了一个活泼的童子,可能来自远方,言语中还带着乡音,增添了生活的趣味性。
"击磬花边禽醒悟,持经窗下竹平安"通过写景和动作,展现了高士的宁静生活,击磬的声音唤醒了花边的禽鸟,他在窗下诵读佛经,竹林则象征着清静与平安。最后两句"自言薄有耕桑地,无事干人不出山"直接表达了张高士的隐逸情怀,他拥有少许田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除非必要,否则不愿离开山林与尘世纷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田园隐士图,赞美了张高士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高尚品格。
凤鸟才看刷羽仪,胡为遽报哲人萎。
可怜如晦遄归日,不及唐朝既效时。
善类固知难著脚,小人未可便扬眉。
老天欲寿斯文脉,后死当为继绝思。
昌黎遗俗在,兴教更烦君。
地产无名木,春生半水芹。
诗歌麟趾化,笔补鳄鱼文。
莫厌官毡冷,相期粉省芸。
自了尘缘后,山林恨不深。
百年浑是梦,万事付无心。
秋月寮中话,清风竹外吟。
湖东多胜践,何日共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