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卷随时道益尊,投簪归且卧云根。
赤松旧隐华不注,逢着黄庭好共论。
舒卷随时道益尊,投簪归且卧云根。
赤松旧隐华不注,逢着黄庭好共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辞官归隐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与道家哲学的向往。首句“舒卷随时道益尊”表达了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暗示了老者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与尊重。次句“投簪归且卧云根”则生动地展现了老者卸下官职束缚,回归山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第三句提到“赤松旧隐华不注”,赤松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仙人之一,华不注则是山东济南附近的一座山,这里借以象征老者追求的隐逸生活和仙风道骨。最后一句“逢着黄庭好共论”则表明老者在归隐后,愿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探讨道家经典《黄庭经》,体现了他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者从世俗到隐逸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自然、道家哲学的深刻体悟,充满了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气质。
梵王楼阁西山里,满目岚光翠如洗。
一尘不动昼冥冥,万壑松声座中起。
远公方丈居上头,仲舒先生邀我游。
置酒张筵纵谈笑,听得河汉西南流。
醉倚阑干望南北,风景晴来自春色。
蓬莱苍苍元气湿,五色云高蔽南极。
王母桃花云际开,看花亦有玄都客。
予今忝作烟霞侣,一卧林泉几寒暑。
今朝会合须尽欢,有酒重倾醉当止。
屈平不饮徒为耳,李白刘伶在何许。
但见长江天际来,万古茫茫流不已。
白圭重三复,金人亦三缄。
如何啬夫辈,利口矜詀諵。
多君素淳朴,玉立青巉巉。
以讷署斋扁,岂为忧讥谗。
非法炳明训,琅琅若英咸。
慎哉一言出,谨尔六辔衔。
进德匪自此,云胡分圣凡。
轩居北山下,天籁多风杉。
安得寡尤者,为子铭高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