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非佛亦非仙,座下弦歌万二千。
一瓣香中谁会得,要须灵刹散花天。
琴心非佛亦非仙,座下弦歌万二千。
一瓣香中谁会得,要须灵刹散花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琴声与歌声交织的场景,展现了超凡脱俗的意境。"琴心非佛亦非仙",诗人以琴心自喻,表达出一种超越世俗、不落于佛道之间的精神境界。"座下弦歌万二千",描绘了音乐与歌声在座下汇聚,仿佛能触及千千万万心灵的共鸣,营造出一种艺术与情感交融的氛围。
"一瓣香中谁会得",诗人将注意力聚焦于细微之处——一瓣香,暗示了对内心深处、微妙情感的探寻与感悟。"要须灵刹散花天",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探索,表达了在神秘而神圣的时刻,心灵得以释放与升华的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琴声、歌声、香烟等元素,构建了一个既具艺术美感又富含哲理思考的空间,引导读者深入体悟内在世界与外在宇宙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追求与艺术创造的深刻理解。
正月溪山馀暖气,炎方别自为天地。
乘兴拿舟入峡来,故人恰自康州至。
客中无地可为欢,高君况在郊南寺。
落落乾坤数老翁,天涯想见俱憔悴。
贤郎高燕为客开,李生后至初挥杯。
登楼旷望见原野,定山数点青崔嵬。
园桃一树红如火,折向瓶中如笑我。
东风只自恋新枝,何处林间寻硕果。
年当壮盛好努力,白发生来无一可。
且烧高烛佛灯前,狂歌纵饮开新年。
东南之美略已具,人间此会非徒然,为君白眼望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