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笠烟蓑细草巾,持竿谁识白莲人。
当时若得文王猎,泾水还应似渭滨。
雨笠烟蓑细草巾,持竿谁识白莲人。
当时若得文王猎,泾水还应似渭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雨中垂钓的情景,以“雨笠烟蓑细草巾”开篇,形象地勾勒出这位隐士的外貌与环境,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意境。接着,“持竿谁识白莲人”一句,不仅点明了人物的身份——白莲人,也暗示了他可能拥有不凡的才华或品德,如同白莲般高洁。最后,“当时若得文王猎,泾水还应似渭滨”运用典故,将这位隐士与古代贤君文王相联系,表达了对这位隐士才能的肯定和对其如能被赏识,则其影响将如同文王时代一般深远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隐士的高洁品质和潜在的非凡才能,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于人才被埋没、渴望被发现的感慨,以及对于理想社会中人才得到重用的美好愿景。
趁梯云蹑屩,负日乘篮,寻到招提。
引入清凉境,喜松风十里,吹绿山眉。
壁间翠光浮动,流影石梁西。
看雨后跳珠,潺潺拂水,湿了僧衣。忘机。
澹无语,任鼎沸茶声,鬓矐烟丝。
更上三层阁,送萧萧残响,梅叶横飞。
远空数行新雁,寒色荡斜晖。
吴淦父重来,仙源咫尺红树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