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色微茫渡水滨,湿云乍敛静无尘。
平畴雨足秋风爽,荞麦花开白似银。
晓色微茫渡水滨,湿云乍敛静无尘。
平畴雨足秋风爽,荞麦花开白似银。
这首诗描绘的是清晨时分,诗人徐用仪行走在涞水道中的所见所感。"晓色微茫渡水滨",寥寥几字便勾勒出黎明时分,淡淡的晨光穿透薄雾,照在河畔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湿云乍敛静无尘",进一步描绘了云层散去后的景象,空气变得格外清澈,仿佛连尘埃都消散无踪。
"平畴雨足秋风爽",诗人赞赏雨后的田园,雨水滋润使得田野饱满,秋风拂过,带来凉爽的气息,显示出丰收在望的景象。"荞麦花开白似银"则是对眼前最动人的画面的描绘,荞麦花盛开如雪,洁白耀眼,如同银子般闪烁,给这幅秋日画卷增添了生机和诗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展现了清新的秋意和宁静的乡村风光。
官吏闵民旱,祈祷意颇敦。
六月仍不雨,四野净如髡。
呼前告官吏,恐未究其源。
自从前岁涝,秋禾无一根。
正赋不能入,兼之工役繁。
政令如水火,徵求到鸡豚。
今日卖其子,明日复鬻孙。
子孙已卖尽,里胥还扣门。
守令犹不知,况能达至尊。
人道良多舛,天心岂少恩。
所贵修政事,及时救元元。
爱人与节用,鲁叟非空言。
金精之山何岧峣,夜深明月凉萧萧。
中有可人好丝竹,抱明月兮吹洞箫。
箫声呜呜响空碧,潜蛟起舞山魈泣。
含宫嚼羽妙入神,月落参横朔风急。
曲中却忆秦楼女,秦楼缥缈知何许。
鸣凤双飞竟不还,至今遗事传千古。
君留吴中犹未发,我亦知君调殊绝。
明朝却赋归去来,吹箫还弄金精月。
云巧裁纤,月阑勾晕,一痕秋最分明。
问斜河旧约,脉脉夜潮生。
怎如练,银波泻去,客槎千里,还傍瑶京。
但沙边、烟外菰芦,添作诗声。
甚时伴侣,道飘萧、野鹊须惊。
指碧海清多,金堤水长,花莅斯盟。
放眼大光明里,家何处、四壁香清。
念人间瓜果,宵来镫为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