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岁时祭,湖水似臣心。
清流不断,千年姓字列东林。
未了生前遗憾,岂是先生力薄,无计破群阴。
固有浩然气,天地是知音。二百载,方寸石,竟难沈。
人间万事,忧喜得失古犹今。
天道好还之理,旧物完璞不损,四字抵千金。
永锡子孙福,世守此规箴。
香火岁时祭,湖水似臣心。
清流不断,千年姓字列东林。
未了生前遗憾,岂是先生力薄,无计破群阴。
固有浩然气,天地是知音。二百载,方寸石,竟难沈。
人间万事,忧喜得失古犹今。
天道好还之理,旧物完璞不损,四字抵千金。
永锡子孙福,世守此规箴。
这首诗以“水调歌头”为词牌,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名为《湘佩属题<清惠堂遗印诗>》。全诗通过祭祀与湖水的比喻,表达了对忠诚与清廉品质的赞美,以及对时间流逝与历史传承的感慨。
首句“香火岁时祭,湖水似臣心”,以祭祀的香火和湖水的清澈,象征着忠诚与纯洁的心灵。接着,“清流不断,千年姓字列东林”描绘出清廉之士的名声如同清流一般,历经千年而不衰,永远铭记在历史的东林之中。
“未了生前遗憾,岂是先生力薄,无计破群阴”表达了对先贤未能完成的遗憾的惋惜,强调这不是因为他们的力量不足,而是面对复杂环境的无奈。接下来,“固有浩然气,天地是知音”则赞美了先贤们虽处逆境,但依然保持正直与勇气,天地间自有他们的知音。
“二百载,方寸石,竟难沈”进一步强调了先贤们的品德如同坚石,即使经过两百年的时光也难以被遗忘或动摇。最后,“人间万事,忧喜得失古犹今”提醒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生的忧喜得失都是永恒的主题。
“天道好还之理,旧物完璞不损,四字抵千金”表达了对天道循环、事物本质不变的信仰,认为简单的话语或行为往往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最后,“永锡子孙福,世守此规箴”寄托了对后人传承美德、守护先贤教诲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不仅赞美了先贤的高尚品质,也对后世提出了道德与传承的期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诚、清廉、智慧与美德的崇尚。
历遍乾坤没处寻,偶然得住此山林。
茅庵高插云霄碧,藓径斜过竹树深。
人为利名惊宠辱,我因禅寂老光阴。
苍松怪石无人识,犹更将心去觅心。
故人乍见如生面,良久熟视仍惊呼。
六年怪我忧患馀,不应丰美如瓠壶。
煖汤濯足敷座坐,呼童爨玉羹土酥。
携过双林谒大士,天华吹堕红氍毹。
断穗清霜农圃净,寒鸦落木渔村孤。
从游复恨冬日短,张灯待月松堂虚。
渊明不入惠远社,杜子颇是赞公徒。
彼皆艰难困生理,好事岂有此乐且。
曹君曹君慎勿疏,他年念我专壑居。
夜来奇梦果有徵,乘风万里云龙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