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甲调莺,金钗掠凤,记曾低按秦吟。
雁阵惊寒,浑疑衡浦沙沉。
却怜赵女情何限,恋声声、梦断难禁。到而今。
逸相重招,仙籁还寻。
十三弦底魂消处,甚湘灵遗瑟,蜀客传琴。
明月来时,绿窗花影帘侵。
试弹一曲相思调,数江南、谁是知音。寄芳心。
画阁綀囊,庭院深深。
银甲调莺,金钗掠凤,记曾低按秦吟。
雁阵惊寒,浑疑衡浦沙沉。
却怜赵女情何限,恋声声、梦断难禁。到而今。
逸相重招,仙籁还寻。
十三弦底魂消处,甚湘灵遗瑟,蜀客传琴。
明月来时,绿窗花影帘侵。
试弹一曲相思调,数江南、谁是知音。寄芳心。
画阁綀囊,庭院深深。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古代文人雅集的画面,以筝乐为主题,展现了上元佳节之际的音乐盛宴。"银甲调莺,金钗掠凤"形象地描绘了演奏者技艺高超,如同银甲轻触鸟鸣,金钗掠过凤羽,暗示筝音的婉转动人。"雁阵惊寒"则将筝声比喻为雁阵,触动了听者的内心深处。
接着,词人回忆起往昔秦地的吟唱,以及赵女对音乐的深情,表达了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逸相重招,仙籁还寻"则寓言般地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和向往,仿佛在寻找那超越尘世的天籁之音。
"十三弦底魂消处"进一步强调了筝音的魅力,它能直击人心,甚至唤起湘水女神和蜀地琴师的共鸣。"明月来时,绿窗花影帘侵"营造出静谧而诗意的氛围,月光与花影交织,增添了筝声的意境。
"试弹一曲相思调"直接点题,表达出对知音的渴望,询问在这江南之地,谁能真正理解这相思之情。最后,词人将这份情感寄托于画阁中的綀囊和深深的庭院,象征着筝音虽美,但知音难觅的孤独。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筝乐为媒介,抒发了作者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对知音的渴望,展现了词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