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棘千间手拓开,帅幢元是个中来。
前峰卓卓尖如笔,正路堂堂稳踏槐。
自此鹄袍容万士,浑然龙化出伦魁。
南州尽说明年好,依旧科名得上台。
围棘千间手拓开,帅幢元是个中来。
前峰卓卓尖如笔,正路堂堂稳踏槐。
自此鹄袍容万士,浑然龙化出伦魁。
南州尽说明年好,依旧科名得上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其才华和成绩的赞赏。从诗的结构来看,它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描述考生的才能和考试的场景;后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官员未来能够光宗耀祖、名垂青史的期许。
"围棘千间手拓开,帅幢元是个中来。" 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强调了考生的才华横溢,如同围墙内外都充满了棘针,但他却能够在其中脱颖而出,显示出了非凡的能力。
"前峰卓卓尖如笔,正路堂堂稳踏槐。" 这两句则形象地描绘了考生在学业上的表现,犹如山峰直指云天,笔直无比,又如行走在宽阔的大道上,步履稳健,不失尊严。
"自此鹄袍容万士,浑然龙化出伦魁。" 这两句表达了考生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而且还能够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就如同穿着官服的他能容纳百万人之才华,宛若一条化身为龙的大河,汇聚了众多小溪。
"南州尽说明年好,依旧科名得上台。" 这两句则指出了考生在科举考试中的优秀成绩,如同南方的明月映照出美好的时代,而他也因此能够屡次荣登科举之坛,成就非凡。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辽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广帅赵平斋拓贡院考生才华的赞赏,也反映出宋代社会对于学问和科举成功者的重视。
淮河春水高七尺,西入潢川浸蛇石。
千里汝南皆疾风,天地黤惨雷霆激。
蛟潭涛起龙宫幽,鹭走獭饥鱼尾赤。
刘君好事来欢呼,钓竿袅袅沉珊瑚。
出手获得四十九,送我长淮双鲤鱼。
贯之以柳尚瀺灂,庐儿三匝喜欲跃。
急呼饔人奏鸾刀,鲙出玉盘雪飞落。
先生惯饱南海䱜,一官苜蓿亦不薄。
得此引觞仍大嚼,紫驼翠釜非吾乐。
劳君尺素劝加餐,字字琳琅石上看。
君今正是投竿日,我已思归烟水寒。
他时鲈鳜傥堪煮,更有新诗报淮汝。
客馆过从少,情亲有数公。
关西推任侠,江左得词雄。
禅友天都旧,诗人淮海穷。
高谈疑稷下,深隐似墙东。
舞剑琴书侧,衔杯薜荔中。
箧馀经策在,囊愧酒钱空。
花气时时醉,莺声处处同。
山阳即此地,共作灌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