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远见云台路,楼阁天边恰峙雄。
石拱金坛疑伏虎,涧翻银汉有吟龙。
云间寒殿依僧定,风度疏松散午钟。
不尽禅房终夜梦,披衣又觉月华东。
云开远见云台路,楼阁天边恰峙雄。
石拱金坛疑伏虎,涧翻银汉有吟龙。
云间寒殿依僧定,风度疏松散午钟。
不尽禅房终夜梦,披衣又觉月华东。
这首诗描绘了云台庵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首句“云开远见云台路”,以云开见路起笔,暗示了庵所在之地的隐秘与高远,引人遐想。接着“楼阁天边恰峙雄”,将庵内的建筑置于广阔的天空之下,凸显其雄伟壮观,仿佛与天边相接,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
“石拱金坛疑伏虎”一句,通过想象中的“伏虎”来衬托金坛的庄严与神秘,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想象力。“涧翻银汉有吟龙”,则以“吟龙”在银汉翻腾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诗意盎然、充满灵性的氛围,将自然界的壮美与庵内文化的深邃巧妙结合。
“云间寒殿依僧定”,描绘了庵中寒殿在云间的静谧景象,与僧人的冥思静定相呼应,体现了佛教修行的清寂与超脱。“风度疏松散午钟”,通过午时钟声被风吹散的细节,展现了庵内生活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最后,“不尽禅房终夜梦,披衣又觉月华东”,表达了诗人对庵中禅房的深深向往与沉醉,即使在梦中也能感受到庵内宁静祥和的气息,而当清晨来临,月华东升,诗人再次披衣而起,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新的希望与可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云台庵的自然美景和宗教氛围,也传达了诗人对宁静、超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蜀地寒犹暖,正朝发早梅。
偏惊万里客,已复一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