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以色以声求,捏目空中乐主楼。
安养霎时清旦雨,双林依旧夜星流。
狮王乱击红颜定,鹙子难忘芳饵钩。
为问灵云能再见,刹竿正倒不须愁。
若人以色以声求,捏目空中乐主楼。
安养霎时清旦雨,双林依旧夜星流。
狮王乱击红颜定,鹙子难忘芳饵钩。
为问灵云能再见,刹竿正倒不须愁。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的文学家王夫之所作,题为《寄咏落花十首(其四)禅宗》。诗人以禅宗的视角来描绘落花的景象,寓言深刻,富有哲理。
首句“若人以色以声求”,暗示世人往往追求外在的感官享受,如美色和音乐;“捏目空中乐主楼”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虚幻中寻求快乐,如同在空中楼阁中寻找真实的欢乐。接下来,“安养霎时清旦雨”描绘了清晨雨后的清新,寓意短暂的宁静与洗涤;“双林依旧夜星流”则借夜空中的星星,暗示生命的永恒与流转。
“狮王乱击红颜定”以狮子比喻世间纷扰,而“鹙子难忘芳饵钩”则以鱼儿被钓比喻人心易被诱惑。最后两句,“为问灵云能再见,刹竿正倒不须愁”,灵云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禅意,诗人询问是否还能再见那超然的境界;“刹竿正倒”暗指禅宗修行中的顿悟,即使现实世界动荡,也不必为此忧虑,因为一切皆是过眼云烟。
整首诗通过落花的意象,表达了对世俗追求的反思,以及对禅宗超脱境界的向往,体现了王夫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哲学思考。
杏花过雨,渐残红零落,胭脂颜色。
流水飘香人渐远,难托春心脉脉。
恨别王孙,墙阴目断,手把青梅摘。
金鞍何处,绿杨依旧南陌。
消散云雨须臾,多情因甚,有轻离轻拆。
燕语千般,争解说、些子伊家消息。
厚约深盟,除非重见,见了方端的。
而今无奈,寸肠千恨堆积。
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
箫鼓沸天,弓刀似水,连营十万貔貅。
金骑走长楸。
少年人一一,锦带吴钩。
路入榆关,雁飞汾水正宜秋。
追思昔日风流。
有儒将醉吟,才子狂游。
松偃旧亭,城高故国,空馀舞榭歌楼。
方面倚贤候。
便恐为霖雨,归去难留。
好向西溪,恣携弦管宴兰舟。
霜林凋晚,危楼迥,登临无限秋思。
望中闲想,洞庭波面,乱红初坠。
更萧索、风吹渭水。
长安飞舞千门里。
变景摧芳榭,唯有兰衰暮业,菊残馀蕊。
回念花满华堂,美人一去,镇掩香闺经岁。
又观珠露,碎点苍苔,败梧飘砌。
谩赢得、相思泪眼,东君早作归来计。
便莫惜丹青手,重与芳菲,万红千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