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点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春住。春住。
黦了人家庭宇。
紫点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春住。春住。
黦了人家庭宇。
这首《如梦令》由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充满了对春天逝去的感慨与无奈。
首句“紫点红愁无绪”,以“紫点”和“红愁”描绘出春天花朵的色彩与情感,暗示着春天的美丽与哀愁并存,为全诗定下了感伤的基调。接着,“日暮春归甚处”一句,将时间推至傍晚,春光即将消逝,引发人们对春天去向的追问,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深深忧虑。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不可挽留,它如同浓密的柳絮般轻盈飘散,不留痕迹地离去,留下的是满目的落花与哀愁。这里的“浓絮”不仅指春天的花絮,也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繁华,它们的离去,意味着美好时光的消逝。
最后,“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通过反复吟唱“春住”,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留下的渴望与不舍。然而,春天最终还是“黦了人家庭宇”,即在人们的生活空间留下了印记,但这些印记并非美好,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褪色、黯淡,象征着春天虽已逝去,但其影响仍存于人心与自然之中。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与惋惜,以及对生命短暂与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龚自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使得这首《如梦令》成为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