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偈颂

一与山门作境致,见者顿超无学地。

二与后人作标榜,凡圣悟迷皆一样。

若是丛林向上关,有人踏著喜无量。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清远所作的《偈颂一一二首》中的第七首。诗中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旨在表达佛法的普遍性和超越性。

首句“一与山门作境致”,以“山门”为象征,暗示佛法的入门之处,通过“境致”二字,强调了佛法的境界之美,让人在初入佛法时就能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美好。

次句“见者顿超无学地”,说明了佛法的深邃与广大,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接触佛法后迅速提升,超越无知的境界,达到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与洞察。

第三句“二与后人作标榜”,进一步阐述佛法的传承与影响,指出佛法不仅仅是个人修行的终点,更是后世追求智慧与真理的灯塔,引导着后来者不断探索与领悟。

第四句“凡圣悟迷皆一样”,强调了佛法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凡人还是圣贤,在佛法的智慧面前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消除迷惑,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最后两句“若是丛林向上关,有人踏著喜无量”,以“丛林”象征修行的环境,“向上关”则指修行的高深境界。这两句表达了对于那些勇于攀登修行高峰之人的赞美与祝福,认为他们将获得无尽的喜悦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及其对个体心灵成长的深远影响,鼓励人们勇往直前,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念奴娇.和东坡韵

百年飙忽,惜刘阮、今日杯中无物。

毕竟青云何地是,叹息江山半壁。

戏马台空,哀鸿泽集,泪洒蓝关雪。

昆明灰黑,有谁燕赵豪杰。

空忆人在壶天,一樽还独啸,铜弦铿发。

盖世雄才抔土耳,千载风流销灭。

爱和松声,登楼四望,不管霜侵发。

飞乌三匝,可怜江上明月。

(0)

绮寮怨.题鹤道人沽上词卷

对雨当风残夜,早凉吹上衣。

暗舞榭、数点狂香,征尘里、怕见花飞。

当年旗亭画壁,黄河唱、丽日春送悽。

念醉中、玉笛羌条,关山远、怨曲当寄谁。

怅望去天一涯。昆明旧事,何堪再梦铜犀。

露泫云凄。有蝉泪、洒高枝。

沧江故人都老,且漫谱、冷红词。悲君自悲。

相思待尽处、蚕又丝。

(0)

琐窗寒.寒柝

刮地初霜,临关半月,乱鸦飞尽。

逢逢响彻,危烛戍楼烟烬。

碎乡心、三更四更,一更一点归期近。

想提灯窄巷,老兵传语,月光如凝。宵迥悲同省。

但急节和砧,严声催枕。晨钟未动,谁报晓天鸿信。

自无人、深院漏沈,小尨觑竹遥吠影。

总输他、断木中空,赚得残年恨。

(0)

风入松.除夕迎灶

云程七日返霓旌。除夕欢迎。

遥知碧落凌霄殿,是明朝、定免朝正。

与奥何须云媚,祭神如在惟诚。东厨司命秉权衡。

应顺舆情。灶边悄悄听金镜,道人间、群望销兵。

数点梅花天意,千家爆竹春声。

(0)

长亭怨慢.落花

正啼彻、千山鶗鴂。绿染川原,红迷巷陌。

风景当时,不堪重到都更迭。

芳华与汝干甚事,恶作剧。

眼见为吹开,又为一枝枝吹折。凄绝。

更随风荡漾,飞向城南城北。

忒无情绪,忍轻与、旧游人别。

枉负了、一片殷勤,曾几度、培根护叶。

算换有、翠罗衫上,泪珠千叠。

(0)

一剪梅

黄叶萧萧故国秋。明月如钩。好梦如鸥。

问天贮有许多愁。朝葬蜉蝣。暮听猿猴。

隔一年前事记不。遮莫回头。望岳阳楼。

华年抛掷万般休。十载幽囚。九十仇雠。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