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阴。对钟陵一角,晓色碧于簪。
虚阁分苔,疏泉引笕,尘鞅还又销沈。
断桥外、灵旂卷雨,忍问取、离兽与哀禽。
楚魄谁招,商歌正激,独自登临。
赢得乱蝉高树,共琴书换日,澹到禅心。
顾子幽栖,邓侯饥走,三径谁更相寻。
且同拭、龙泉起舞,算关右、频调万黄金。
不为秋来鬓丝,已是霜深。
北城阴。对钟陵一角,晓色碧于簪。
虚阁分苔,疏泉引笕,尘鞅还又销沈。
断桥外、灵旂卷雨,忍问取、离兽与哀禽。
楚魄谁招,商歌正激,独自登临。
赢得乱蝉高树,共琴书换日,澹到禅心。
顾子幽栖,邓侯饥走,三径谁更相寻。
且同拭、龙泉起舞,算关右、频调万黄金。
不为秋来鬓丝,已是霜深。
这首《一萼红》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冯煦所作,它以北城阴暗的早晨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哲理的画面。词中通过“碧于簪”的晨色,展现出钟陵一角的清新宁静,虚阁、疏泉和尘埃的消散,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净化与超脱。
“断桥外、灵旂卷雨”描绘了雨后的景色,而“离兽与哀禽”则寓言了人生的离别与哀伤。词人感叹楚魄无人招唤,商歌激荡,独自面对这寂寥的景象,流露出孤独与沉思的情绪。
接下来,“乱蝉高树”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无常,而“琴书换日”则表达了词人以淡泊之心应对世事的态度。他怀念古人如顾子和邓侯的隐逸生活,却也意识到现实中已无相似的追寻者。
最后,词人借“龙泉起舞”表达壮志未酬的豪情,以及对社会动荡中财富频繁调动的讽刺。结尾处“不为秋来鬓丝,已是霜深”,既感慨时光易逝,又寓含对人生沧桑的深深感叹。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冯煦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