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王学正·其一》
《挽王学正·其一》全文
宋 / 叶大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书剑当年游上都,贤关虫篆校诸儒。

文华灿灿九苞凤,俊气骎骎千里驹。

妙质竞谁挥垩漫,白头空此死樵苏。

遗编残稿应犹在,搔首令人益叹吁。

(0)
注释
书剑:指携带书籍和剑,形容文武双全。
贤关虫篆:贤良人士聚集的地方,虫篆可能指古籍或文字。
诸儒:众多学者。
文华:文采华丽。
九苞凤:比喻才子犹如九彩凤凰。
俊气骎骎:英俊气概如同骏马疾驰。
妙质:卓越的才质。
挥垩漫:挥洒自如地创作。
樵苏:砍柴采薪,代指平凡生活。
遗编残稿:遗留的未完成或破损的著作。
益叹吁:更加深感叹息。
翻译
当年带着书剑游历上都,贤良关隘中学者们校对古籍。
才华出众如九苞凤凰,英姿焕发如千里快马。
谁能挥毫泼墨描绘这美妙才情,我已白头,只能在这砍柴采薪中度过。
遗留的手稿虽然残破,仍然存在,让人感叹不已。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书剑游历及学问交流的诗歌,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韵味和深邃的意境。首句“书剑当年游上都”既点明了时空背景,又揭示了一种自由不羁的生活态度。“贤关虫篆校诸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探求的严谨态度,显示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与深入研究。

“文华灿灿九苞凤”、“俊气骎骎千里驹”两句用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当时的文化氛围和个人的才华横溢,展现了一种高扬的文学风貌。其中,“文华灿灿九苞凤”形象地表达了文学艺术的辉煌与飞扬,而“俊气骎骎千里驹”则以奔腾不息之势,生动刻画出诗人内心的热忱和才情。

“妙质竞谁挥垩漫”一句中,“妙质”指的是高超的文学素养或艺术造诣,而“竞谁挥垩漫”则暗示了一种对手的挑战与比试,表达了诗人在当时文坛上的自信心和争鸣之声。

接下来的“白头空此死樵苏”一句,用一种淡定从容的心态来面对生命中的无常与流逝,透露出诗人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这里的“白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而“空此死樵苏”则是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一种深刻反思。

最后,“遗编残稿应犹在”、“搔首令人益叹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文墨与学问的珍视,以及这种回忆所带来的无限感慨。诗中通过“遗编残稿”的记载,抒写了一种对于历史知识与文学传承的敬仰之情。而“搔首令人益叹吁”则是对往日时光流逝、英雄辈出的深深叹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才华和学问,更通过对过往的回忆与反思,表达了一种对于文学传统的尊重与怀念,以及对于知识探求永无止境的追求。

作者介绍

叶大年
朝代:宋

叶大年,昆山(今江苏昆山)人。高宗绍兴初曾作挽王僖诗(《中吴纪闻》卷五、六)。今录诗二首。
猜你喜欢

华盖山

廛隐筑东山,林高撼翠寒。

云藏安石馆,竹扫葛仙坛。

径绕泉鸣壑,天低月近栏。

秋风扶杖屦,漉酒助君欢。

(0)

霅溪

吴王城下溪,疏凿自开辟。

潭潭无涯岸,但见浸垂碧。

气增宇宙宽,势吞江湖窄。

楼台照清影,河州多嘉植。

红鳞生霞朝,金鉴沉月夕。

恍如神仙国,远与尘土隔。

怪说稔传闻,真源探图籍。

天目据西南,两地泻峻极。

其傍数百壑,奔走为附益。

及兹渊渟处,深不可计尺。

稻粱活万家,世无原田瘠。

鱼虾孕千石,日见网罟获。

阴阴风雨夜,多为蛟龙宅。

少游溪上学,长作幕下客。

观澜无前志,平世耻吟泽。

度量方潢污,临流重惭惜。

(0)

野步十首·其十

木叶西风古道,稻花北垄新田。

流水美人何处,夕阳荒草连天。

(0)

孟子.不遇鲁侯

齐梁旧事惯常陈,道运湮微且莫伸。

便使臧仓无阻间,鲁侯未是有为人。

(0)

论语·其一闻政章

秉彝好德性弥天,一见圣人皆勃然。

可惜欲心胶一世,无能期月况三年。

(0)

惜分飞.吴氏馆寄内童氏

筑垒愁城书一纸。雁雁儿将不起。好去西风里。

到家分付眉颦底。落日阑干羞独倚。

十里江山万里。容易成憔悴。惟归来是归来是。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