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彝好德性弥天,一见圣人皆勃然。
可惜欲心胶一世,无能期月况三年。
秉彝好德性弥天,一见圣人皆勃然。
可惜欲心胶一世,无能期月况三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论语(其一)闻政章》中的片段,主要通过描绘人物对圣人的崇敬和对世俗欲望的感慨,展现了儒家伦理与个人修行的主题。
"秉彝好德性弥天",这里的"秉彝"指的是人的本性,"好德性弥天"则强调了对高尚品德的无比崇尚,仿佛美德的光辉如同天空般广阔。诗人赞美了人们在面对圣人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景仰和崇高的道德追求。
"一见圣人皆勃然",进一步描绘了人们见到圣人时的激动和振奋,这种情感反应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然而,接下来的诗句转向了现实的反思:"可惜欲心胶一世",指出欲望像胶水一样束缚了一生,表达了对世人被世俗欲望所牵累的惋惜。"无能期月况三年",更加强调了这种困境,即使是一月或三年的时间,也难以摆脱欲望的束缚。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表达了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世俗欲望的批判,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