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重城夜不扃,遥闻深院踏歌声。
仙台宝扇翻鳌影,绣阁珠帘捲月明。
千炬花光浮玉几,九天春色度云屏。
灯前莫问昆仑事,四海升平已罢兵。
十二重城夜不扃,遥闻深院踏歌声。
仙台宝扇翻鳌影,绣阁珠帘捲月明。
千炬花光浮玉几,九天春色度云屏。
灯前莫问昆仑事,四海升平已罢兵。
这首明代诗人陈迁的《金陵灯夕》描绘了金陵夜晚灯火辉煌、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中通过“十二重城夜不扃”开篇,巧妙地运用“扃”字,不仅展现了金陵城夜间的繁华与安全,也暗示了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接着,“遥闻深院踏歌声”一句,以听觉的角度切入,仿佛将读者带入那灯火阑珊处的欢声笑语之中。
“仙台宝扇翻鳌影,绣阁珠帘捲月明”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仙台、宝扇、鳌影、绣阁、珠帘、月明,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华美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感受着那份独特的浪漫与高雅。
“千炬花光浮玉几,九天春色度云屏”则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千炬之光映照在玉石几案之上,如同花朵般绽放,而九天之上的春色透过云屏洒落人间,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最后,“灯前莫问昆仑事,四海升平已罢兵”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稳定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安宁的祝愿。在灯火通明的夜晚,人们享受着和平带来的幸福,不再担忧战争的阴影,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陵灯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社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与美好的深深向往。
正东风芳草尽绿,戟辕晓鸣笳鼓。
导碧幢、络绎会华林,大旗卷灵龙雕虎。
行都建、政事中书主。左右丞、双参开府。
据横榻、花簇金狨,试关中、健儿材武。
万貔貅星弹,竞发药烟,更萦丝雨。
想蓟州、新令肃南塘,立三日、浙兵无语。
银枪队、把滑青泥路,梐楯郎、曾何足数。
罥芝盖、密点飘花,举青旂、晚云堆絮。
对南山千尺积雪,铁衣竟忘寒冱。
看五千、貂锦赛云霞,兼晖映、瑶台琪树。
盘马地、万柳垂金缕,怕暮寒、梨花犹舞。
报天子、罴卧关门,奏铙歌、一篇朱鹭。
自漉纱巾,向年年记著,重阳开宴。
新咏漫传,芙蕖盛时同见。
潜教换叶移根,恨步屧、东篱迟晚。
调冰,沁芳樽、胜却飞霜庭院。天外寄书简。
伫徘徊琼岛,故人心眼。踏破路尘,隐约万枝光璨。
西风靖节还来,又误了、白衣谁遣。悽惋。
怕秋容、顿成消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