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炎歊殊未已。巧缕穿针,汗湿纤纤指。
织女停机愁俯视。人间是处波成绮。
日曝银河乾见底。不用填桥,微步尘生履。
莫道今年相会易。金风玉露应无地。
七月炎歊殊未已。巧缕穿针,汗湿纤纤指。
织女停机愁俯视。人间是处波成绮。
日曝银河乾见底。不用填桥,微步尘生履。
莫道今年相会易。金风玉露应无地。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蝶恋花·秋暑愈厉,戏作七夕词》由汪东所作,描绘了炎炎夏日中人们对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的想象和感慨。词的上片通过“七月炎歊殊未已”开篇,形象地写出酷暑难耐的场景,织女在这样的天气中仍坚持纺织,手指因汗水而湿润,表现出她的勤劳与专注。“巧缕穿针”四字则细腻描绘了这一传统节日的习俗。
接着,“人间是处波成绮”一句,运用比喻,形容热浪如波纹般荡漾,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暑气织成了一幅斑斓的图案。下片转而写到对银河的想象,夏日阳光强烈,似乎连银河也被晒干,暗示了人们对于清凉、浪漫的七夕之夜的期盼。“不用填桥”暗指鹊桥相会的神话,言外之意是此刻人间没有那样的清凉氛围。“微步尘生履”进一步渲染了暑气逼人,连行走都感到尘土飞扬。
最后两句“莫道今年相会易,金风玉露应无地”表达了词人对七夕佳节难以如愿的无奈,即使有金风(秋风)和玉露(清冷的露水)这样的理想环境,也似乎找不到适合相会的地方。整首词以暑热为背景,借七夕传说寄寓了对清凉、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