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萍断梗飞花委,四海茫然无定止。
古今本是一邮传,况乃其中悲转徙。
秦淮霜叶乱枫林,苕霅春风泛蘋芷。
薄酒时时伴儿女,疏篷处处愁烟水。
故乡知是几长亭,眼暗相望越千里。
怅念征鸿一纸书,明朝江上秋风起。
流萍断梗飞花委,四海茫然无定止。
古今本是一邮传,况乃其中悲转徙。
秦淮霜叶乱枫林,苕霅春风泛蘋芷。
薄酒时时伴儿女,疏篷处处愁烟水。
故乡知是几长亭,眼暗相望越千里。
怅念征鸿一纸书,明朝江上秋风起。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家一年后,于六月晦日午后小憩时,被儿女们的对话触动,想起明日又将是秋风起的日子,心中涌起的复杂情感。诗中运用了“流萍断梗”、“四海茫然”等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首句“流萍断梗飞花委,四海茫然无定止”,以“流萍断梗”、“飞花委”象征着诗人自己如同漂浮不定的萍藻、折断的树枝和随风飘散的花瓣,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归宿。接着,“四海茫然无定止”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漂泊感,四海之内都显得空旷迷茫,没有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古今本是一邮传,况乃其中悲转徙”,诗人将个人的漂泊与历史的流转联系起来,指出古今皆有漂泊之人,自己的悲苦并非个例,而是普遍的人类命运。这既是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也是对人类共通情感的理解。
接下来的两句“秦淮霜叶乱枫林,苕霅春风泛蘋芷”,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幅秋色渐浓的画面。秦淮河畔的霜叶与枫林交织,苕霅溪边的春风轻拂着蘋芷,这些自然景象既是季节更替的标志,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变迁。
“薄酒时时伴儿女,疏篷处处愁烟水”,描述了诗人与家人相伴的生活情景,虽然有酒相伴,但更多的是在烟波浩渺的水上漂泊的愁绪。这里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接受,也有对未来的忧虑和期盼。
最后,“故乡知是几长亭,眼暗相望越千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他不知道故乡究竟有多远,只能在模糊的视线中遥望千里之外的家乡。这句诗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怅念征鸿一纸书,明朝江上秋风起”,诗人想象着通过一封书信与远方的亲人交流,以此缓解内心的孤独和思念。然而,随着明天江上的秋风起,这份期待可能又会化为泡影。这句诗以“征鸿”(大雁)作为寄托,象征着传递消息的使者,同时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离家一年后的漂泊生活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云和秋林桐叶大。琴筑徐鸣,碧绕溪堂左。
那得茅庵留乞我。织帘倦后摊书坐。
风竹疏疏霜柳亸。一角微茫,天半寒烟锁。
杯底晴岚青婀娜。不缘遽唱家山破。
谁谓无神助。谢封姨、回帆送到,行舟留住。
纵目南楼年最少,便已头颅如许。
又何况、当时琳瑀。
屈指晨星犹有几,只尊前、磊落人三五。
今昔恨,那堪诉。征袍今昔殊缁素。
定难分、江头涕泪,洛中尘土。
茗盏诗囊相料理,怕道须溪春去。
更青兕、几番风雨。
莫话年来经历事,枉茹冰、饮雪论辛苦。
将进酒,为君舞。
烟波好处,尽横行无忌。怪雨腥风趁秋起。
闪渔镫几点,辛苦爬沙,莫误认、凉夜调琴如此。
稻梁凭作践,孕白含黄,偶尔朝魁亦游戏。
带甲惯惊人,野店吞声,谁传信、无肠公子。
且料理、新霜菊花天,要换取尖团,正其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