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破阵子.秋夜》
《破阵子.秋夜》全文
清 / 李雯   形式: 词  词牌: 破阵子

白露凉惊玉树,明蟾秋映金绳。

帐底葡萄看数颗,阶前络纬听三更。灯花销复生。

总是愁来角枕,那堪风度檐铃。

自分人间怜只影,不知天上喜双星。银河无限清。

(0)
鉴赏

这首《破阵子·秋夜》由清代诗人李雯所作,描绘了一幅秋夜的凄美画卷。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夜的凉意与静谧,以及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白露凉惊玉树”,开篇即以“白露”点明季节,秋夜的露珠在月光下显得晶莹剔透,仿佛玉树一般,给人以清凉之感。“明蟾秋映金绳”,月亮高悬,照亮了整个秋夜,如同金色的绳索,将大地与天空相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帐底葡萄看数颗,阶前络纬听三更。”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静谧。帐底的葡萄,虽是寥寥几颗,却足以触动人心;阶前的络纬虫鸣,三更时分最为清晰,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灯花销复生,总是愁来角枕,那堪风度檐铃。”灯花的燃烧与重生,象征着短暂与永恒的交织,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角枕,古代枕头的一种,此处借指枕头,表达了主人公难以入眠的困扰。风吹动檐铃的声音,更添了几分寂寥与不安。

“自分人间怜只影,不知天上喜双星。”这一句运用对比手法,将人间的孤独与天上的幸福相对比,表达了对爱情与陪伴的渴望。人间的主人公独自一人,而天上则有双星相伴,形成鲜明的反差,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银河无限清。”结尾一句,以银河的清澈无垠收束全诗,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心灵纯净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李雯
朝代:清   字:舒章   籍贯:明末清初江南青浦   生辰:1608—1647

(1608—1647)明末清初江南青浦人,字舒章。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猜你喜欢

木兰花慢.程使君书报半塘翁亡,翁将之若耶上冢,且为西湖猿鹤之问,遽逝吴中,赋此寄哀。时方为·其二翁校刊半塘定稿,故末章及之

马塍花事了,但持泪,问西泠。

信有美湖山,无聊瓶钵,倦眼难青。飘零。

水楼赋笔,要扁舟、一系暮年情。

才近要离冢侧,故人真个骑鲸。瑶京。何路问玄亭。

九辩总无灵。算浮生消与,功名抗疏,心事传经。

冥冥。夜台碎语,咽漂风、邻笛不成声。

泪眼尘笺未理,礼堂谁分平生。

(0)

望江南·其二

梅花好,依约透春光。

记得佳人初睡起,巧临鸾鉴试新妆。粉面斗琼芳。

江亭上,绕树嗅清香。

拟把一枝传信去,不知何处是兰房。独自暗凄凉。

(0)

踏莎行·其三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

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

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

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0)

宛在堂中即事·其十八

何须问众清浊,且自观心逸劳。

在我应从古制,于人合让时豪。

(0)

宛在堂中即事·其四

东山随地堪作,人境结庐未喧。

苔径孤宜折屐,荆篱自止高轩。

(0)

满江红.题画寿总宪龚芝麓.重阳感旧

把酒登高,望北固、崩涛中断。

还记得、寄奴西伐,彭城高宴。

饮至淩歊看马射,秋风落木堪传箭。

叹黄花、依旧故宫非,江山换。独酌罢,微吟倦。

斜照下,东篱畔。念柴桑居士,高风谁见。

佳节又逢重九日,明年此会知谁健。

论人生、富贵本浮云,非吾愿。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