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幽閒了此生,那曾怀刺谒公卿。
无官可署名虽晦,有句堪吟思自清。
棋要藏机何用著,琴能识趣底须声。
何当办取青蓑笠,去趁农夫学耦耕。
一味幽閒了此生,那曾怀刺谒公卿。
无官可署名虽晦,有句堪吟思自清。
棋要藏机何用著,琴能识趣底须声。
何当办取青蓑笠,去趁农夫学耦耕。
这首诗是杨公远的《隐居杂兴》之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自我精神世界的满足。"一味幽閒了此生",开篇便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即对世事的淡然与超脱,全力以赴地投入到隐居的生活中去。
"那曾怀刺谒公卿",表明诗人并不在意于仕途上的荣辱和名位,反而是心向往着自然和宁静。"无官可署名虽晦",意味着即便是没有显赫的官职,其名字也不必然会被世人忘记,这里的“晦”字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自信。
"有句堪吟思自清",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是平和而纯净的,他以吟咏诗句为乐,思想独立不受外界干扰。至于"棋要藏机何用著"和"琴能识趣底须声",则是对智慧与艺术的追求,即便是在隐逸中也须有深思熟虑之举措,而非盲目行事。
末尾两句"何当办取青蓑笠,去趁农夫学耦耕",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这里的“何当”表达了一种渴望,而“办取青蓑笠”则是一种简单生活的象征,“去趁农夫学耦耕”更是直接体现了诗人希望融入大自然,学习农夫劳作,以此来实现与土地的紧密联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和对世俗名位的无动于衷,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回归自然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