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与性命,圣人罕其言。
七十岂常士,游夏终不闻。
鞠躬慕仁义,或不免饥寒。
奸雄何为者,往往为世贤。
倘复有真宰,无用预其间。
天道与性命,圣人罕其言。
七十岂常士,游夏终不闻。
鞠躬慕仁义,或不免饥寒。
奸雄何为者,往往为世贤。
倘复有真宰,无用预其间。
这首诗《遣怀三首(其一)》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人生、道德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首句“天道与性命,圣人罕其言”,开篇即揭示了天道与生命的奥秘,是圣人少有谈论的话题,暗示了这些主题的高深与复杂性。接着,“七十岂常士,游夏终不闻”两句,以古代学者的标准——七十岁方能称为学士,以及孔子的两位高徒子游和子夏为例,指出即便是圣人弟子也未必能完全理解这些深奥的道理,进一步强调了天道与性命之难解。
“鞠躬慕仁义,或不免饥寒”则从个体层面出发,描述了人们为了追求仁义之道而可能面临的困境与牺牲,即使在道德追求上尽心尽力,也可能遭遇生活的艰难。这种对比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道德实践的不易。
最后,“奸雄何为者,往往为世贤”一句,矛头直指那些表面上看似贤明实则可能背离正道的人,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伪善现象。这里“奸雄”与“世贤”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
“倘复有真宰,无用预其间”则是对理想的呼唤,如果真的存在一个公正无私的主宰,那么人间的种种不公与混乱或许可以得到解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公正与和谐社会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不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道、性命、道德与社会现象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性、社会的深刻洞察,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