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李子长·其一》
《寄李子长·其一》全文
明 / 陈献章   形式: 古风

仙城李子长,短发不及寸。

家有觅粟儿,时无郭元振。

经年断往还,使我勤问讯。

宁知造化心,天地无情尽。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寄李子长(其一)》描绘了一幅简朴而深沉的画面。首句“仙城李子长,短发不及寸”以夸张的手法,形容李子长的清瘦形象,仿佛他居住在仙城之中,头发稀疏得不超过一寸,暗示了他可能生活的艰辛和超然的气质。

接下来,“家有觅粟儿,时无郭元振”暗含对李子长境遇的同情。觅粟儿象征生活贫困,郭元振则借唐代名臣郭子仪的典故,表达对有能力改变现状的贵人的期盼,但现实中却无人能像郭元振那样帮助他。

“经年断往还,使我勤问讯”表达了诗人与李子长长久未相见的牵挂,频繁地询问他的消息,体现出深厚的友情和关怀。

最后两句“宁知造化心,天地无情尽”揭示出诗人对命运无常和人世沧桑的感慨,认为即使天地无情,造化弄人,也难以改变他们的困境。这既是对友人的安慰,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洞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作者介绍
陈献章

陈献章
朝代:明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猜你喜欢

大云山·其二

瘴雨沉佳气,黄尘暗翠微。

龙蛇无处所,弓剑欲何依。

白日残金碗,西风脆宝衣。

陇头啼望帝,昨夜七盘归。

(0)

丙子秋九月重谒本师和尚于南海宝象林即事呈偈

十年一别如弹指,敢恃重逢未白头。

大地萌芽连夜雨,依依师座象林秋。

(0)

寄怀江夏隐士艾木田

横槊吟边积战尘,息机空羡汉阴人。

祇园腊度恒沙劫,茅屋秋归四壁贫。

冷月庭中垂橘柚,闲花门外落荆榛。

只今马队多名士,谁拟从君颍水滨。

(0)

送陈生游吴·其一

清霜南浦折芙蕖,黄叶秋风恨索居。

送客暂倾千日酒,辞家宁为四腮鱼。

吴王苑外乌啼早,范蠡湖边雁影疏。

从此论文中夜月,寂寥空掩旧精庐。

(0)

送查伊璜携妓还西陵

越台倦客感飘蓬,腊尽遥天岭树空。

远志东山鸿鹄羽,将离南海马牛风。

井中投辖筵初散,梁上流云曲未终。

春到湖堤君试看,渡江梅叶比花红。

(0)

端水送梁翀斧归龙江

之子逌然笑,言归十亩閒。

予亦烟波客,时时思故山。

短蓑乘早雨,孤艇入前湾。

永夜悬明月,君应放白鹇。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