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亦号抱朴子,安知朴翁不是仙。
莫将甲子编年看,人道翁生大桡前。
葛洪亦号抱朴子,安知朴翁不是仙。
莫将甲子编年看,人道翁生大桡前。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陈献章所作的《题朴轩》,以葛洪为典故,表达了对朴翁(葛洪)仙道身份的认同和超越时间观念的思考。首句“葛洪亦号抱朴子”点出诗人提及的对象——东晋时期的道教思想家葛洪,他的别号“抱朴子”寓含其追求自然本真的道家理念。次句“安知朴翁不是仙”进一步强调了对葛洪仙道地位的肯定,暗示他可能超越了世俗的生死界限。
后两句“莫将甲子编年看,人道翁生大桡前”则是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他劝诫人们不要仅凭岁月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而是要从更深远的视角来看待葛洪的人生,将其置于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位置,即“大桡前”,大桡是中国古代测量日影长度的工具,这里象征着历史的深度和广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咏史抒怀,既赞扬了葛洪的道家修为,也寄寓了诗人对生命和历史的哲学思考。
绀宇横天室,回銮指帝休。
曙阴迎日尽,春气抱岩流。
空乐繁行漏,香烟薄綵斿。
玉膏从此泛,仙驭接浮丘。
漠漠澹云烟,秋归泽国天。
风高还促燕,雨细未妨蝉。
静引荒城望,凉惊旅枕眠。
更堪憔悴里,欲泛洞庭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