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凛风生寄此堂,尘埃消尽兴何长。
朱丝鼓舞逢千载,白羽吹扬慰一方。
已散浮云沧海上,更飞霖雨泰山傍。
谁知万物心焦日,独对松筠四座凉。
凛凛风生寄此堂,尘埃消尽兴何长。
朱丝鼓舞逢千载,白羽吹扬慰一方。
已散浮云沧海上,更飞霖雨泰山傍。
谁知万物心焦日,独对松筠四座凉。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的《仁风厅》,描绘了仁风厅中清风拂面、尘埃消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此处的悠然心境和对社会的关怀。首句“凛凛风生寄此堂”写出了风的强劲与厅堂的静谧,暗示了仁风厅的高洁之气。次句“尘埃消尽兴何长”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洁与诗人内心的舒畅。
第三句“朱丝鼓舞逢千载”以音乐比喻风的活力,寓意仁政如乐章般流传千年;“白羽吹扬慰一方”则借白羽扇风,象征着仁风的广布,给人们带来清凉和安慰。第四句“已散浮云沧海上”将风的威力比作驱散乌云,展现了其净化之力。
最后一句“更飞霖雨泰山傍”进一步深化主题,风不仅带来清爽,还能化为甘霖滋润大地,此处以泰山为喻,寓意其影响深远。结尾“谁知万物心焦日,独对松筠四座凉”揭示了诗人的深意,即使在世间纷扰之时,仁风厅仍能给人以宁静和清凉,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风的形象,寓言了仁政的影响力,展现出曾巩深厚的儒家情怀。
青山九琐处,白发一龛居。
清斋诵黄老,不阅世间书。
餐霞养真气,对月礼空虚。
暂来流水地,应与孤云疏。
遥知还山日,仙坛春草余。
朝发戴山岑,夕逗金溪渎。
云天方憀栗,川途屡回复。
帆驶岸疑转,棹奔山似逐。
鸥鸟随波泛,霜澌孕苔绿。
依依浣女影,袅袅榜人曲。
采奇忘来久,耽胜成往速。
悦生良可怀,徇名非所欲。
请试《孺子歌》,去矣从我独。
吴山入梦驿程赊,身逐孤帆客海涯。
九十日春多是雨,三千里路未归家。
桄榔土润蛮烟合,杨柳江深瘴雾遮。
倚遍阑干愁似海,杜鹃啼过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