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天台厌绝冥,五湖波上汎如萍。
江鸥自戏为踪迹,野鹿闲惊是性灵。
任子偶垂沧海钓,戴逵虚认少微星。
金门后俊徒相唁,且为人间寄茯苓。
南下天台厌绝冥,五湖波上汎如萍。
江鸥自戏为踪迹,野鹿闲惊是性灵。
任子偶垂沧海钓,戴逵虚认少微星。
金门后俊徒相唁,且为人间寄茯苓。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南下天台厌绝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以及对高远境界的追求,天台山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仙境。这一句设定了诗人的精神状态和行走的方向。
接下来,"五湖波上汎如萍"通过水面的藻类比喻生活中的纷扰复杂,但却又表现出一种随波逐流、顺其自然的情怀。"江鸥自戏为踪迹"和"野鹿闲惊是性灵"则进一步描绘了一种与自然生命共同游戏的场景,江鸥(水鸟的一种)和野鹿都以自己的本能行事,不受外界干扰,这正是诗人内心所向往的自由自在。
"任子偶垂沧海钓"中的“任子”通常指的是渔民或隐逸之士,而“戴逵虚认少微星”则展现了诗人对夜空中那一点点微光的留意和欣赏,反映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心境。
最后两句"金门后俊徒相唁,且为人间寄茯苓"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以及对友情深厚的情感。诗中多次使用“为”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自我安慰和精神寄托。
这首诗语言婉约、意境超脱,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也透露出了对于自然界生命力的观察与欣赏。通过描绘一系列生动的自然画面和内心独白,诗人塑造了一种恬静自得、与世无争的人生哲学。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