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霜河白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
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
天霜河白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
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望见孤雁的凄美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天霜河白夜星稀”,以“天霜”、“河白”、“夜星稀”三个意象,勾勒出一幅寒冷、寂静、空旷的夜景图。霜降使得天空泛白,银河显得格外明亮,而夜空中星星稀疏,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这样的背景为下文的孤雁出场做了铺垫。
次句“一雁声嘶何处归”,紧承上句,将视线聚焦于一只孤雁身上。这只雁在夜空中发出嘶哑的声音,似乎在呼唤着远方的归途。这一句通过雁的叫声,不仅表现了雁的孤独与迷茫,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彷徨。
后两句“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是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假设如果早知道与雁会半路失散,还不如从一开始就选择独自飞翔。这句话表达了对友情、陪伴的渴望以及对失去的遗憾。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独立、坚韧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孤独,也不愿妥协,宁愿保持自我,独自飞翔。
整首诗通过对孤雁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孤独、离别、追求自由与独立的深刻感悟,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协纪大雨应时行,昨目间作今盆倾。
望霈一滴亦艰致,既沾千里无留停。
急点欲飞空转白,沛势少蓄云先青。
小筝大瑟鸣万状,顷刻后湖涨影平。
我问苑卿水足否,报称七寸添昆明。
尚馀尺二待继澍,果满汝愿将恐下隰涝复成。
更悟器小斯易盈,如彼渤海稽天之潦,焉能寸许为之增。
昂首最高峰,巉岩拾级上。
药草堪摄生,含芳袭人赏。
北睇见大江,颢气涵漫漭。
吾怀与之如,廓然坦荡荡。
忽忆东坡翁,赤壁曾独往。
俯冯夷幽宫,长啸发逸响。
其气盖古今,其景融机象。
斯游可同乎,吾惟企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