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首天涯那可凭,丹枫一望泪初凝。
却羞轵里逢严遂,曾否夷门辱信陵。
揽镜未应头似雪,埋忧不办酒如渑。
棹歌且逐中流去,荡桨操舟我亦能。
翘首天涯那可凭,丹枫一望泪初凝。
却羞轵里逢严遂,曾否夷门辱信陵。
揽镜未应头似雪,埋忧不办酒如渑。
棹歌且逐中流去,荡桨操舟我亦能。
这首《秋日杂感》由清代诗人陆寅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哲思,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景色时的复杂心境。
首联“翘首天涯那可凭,丹枫一望泪初凝”,以“翘首”与“天涯”开篇,营造出一种遥不可及的意境,紧接着“丹枫一望泪初凝”一句,将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红叶满山的景象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泪水在凝视间悄然滑落,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无奈。
颔联“却羞轵里逢严遂,曾否夷门辱信陵”,运用典故,通过历史人物严遂与信陵君的故事,隐喻现实中的某种情境或人际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些行为或事件的羞愧与反思,同时也暗含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颈联“揽镜未应头似雪,埋忧不办酒如渑”,诗人通过自我审视,表达了一种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虽然面对生活的种种忧愁,但并未让自己的心灵变得苍老,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同时,也暗示了寻求解脱与慰藉的方式,或许一杯酒可以暂时忘却忧愁,但真正的解忧之道并非如此简单。
尾联“棹歌且逐中流去,荡桨操舟我亦能”,诗人决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通过“棹歌”(划船时唱的歌)来表达内心的自由与向往,选择“中流”作为航行的方向,象征着在生活的波涛中寻找平衡与前进的动力。最后,“荡桨操舟我亦能”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掌控力,更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秋日杂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历史典故的引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思考与抉择,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才大终难住,东浮景渐暄。
知将刖足恨,去击李膺门。
宿雾开花坞,春潮入苧村。
预思秋荐后,一鹗出乾坤。
七纵七擒处,君行事可攀。
亦知磨一剑,不独定诸蛮。
树尽低铜柱,潮常沸火山。
名须麟阁上,好去及瓜还。